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老师为何被网友喊成“刘欢馍”?这“馍”里藏着他22年不删的深情?

要是有人跟你说“刘欢馒头”,你大概以为谁家早饭摊新出了明星同款。但要是有人念“刘欢馍”——懂的都懂,这说的是唱了好汉歌、把千万次的问唱进人心的刘欢老师。

刘欢馍

这外号乍一听有点“土”,可网友喊了多少年?从十年前贴吧调侃到现在短视频评论区,连他节目里的镜头刚一露脸,弹幕就能刷起“刘欢馍又来啦!”“老师今天的新馍刚出笼,热乎!”

有人说是他近年圆润的脸盘像刚蒸好的白面馍,蓬松带笑;也有人琢磨,这“馍”字里头,藏着他22年舍不得删的一个通话记录。

刘欢馍

“刘欢馍”不是一天“蒸”出来的

说起来,刘欢老师的形象,在大众心里从来不是“精致偶像”路数。早年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当主持人,他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,穿件宽松的格子衬衫,话筒一握就能聊两小时古典乐,转头又能唱起弯弯的月亮火遍大江南北。

后来成了“评委导师”,更没啥包袱。好声音里学员唱得投入,他跟着晃脑袋,头发丝都跟着抖;有学员太紧张,他会掏出自己保温杯里的枸杞:“来,喝口,我也是过来人。”那会儿大家就笑:“哪有这么可爱的‘大爷导师’?”

真叫他“馍”,大概是这几年。毕竟人到中年,头发少了肚子圆润了,有次活动后台抓拍,他穿着灰色毛衣,脸蛋在镜头里被照得格外“丰腴”,配上一副标志性黑框眼镜,活脱脱像个刚出炉、还冒着热气的“荞麦面大馍”。网友P图技术更是“感人”,把他和各类馍摆一起:花卷、肉夹馍、红糖发糕……结果刘欢老师本尊刷到了,非但不生气,还在采访里乐呵呵:“我媳妇儿说我这叫‘富态’,你们懂啥,我这叫‘智慧沉淀’。”

比“馍”更暖的,是手机里那个22年的电话

外号能火,从来不只是因为外形。要是有人翻翻刘欢老师的手机(当然不可能),会发现一个存在了22年的联系人备注:——“玲子玲子”。

“玲子”是刘欢的妻子,天津姑娘卢璐。结婚27年,两人几乎没吵过架,连“我爱你”都少见——他们的浪漫,藏在“22年不删的微信聊天记录”里,更藏在刘欢每次提妻子时,眼里藏不住的笑。

有人问过他:“老师,您这么成功,有没有觉得家庭是负担?”他愣了一下,摆着手说:“啥负担啊?我媳妇儿才是我的‘避风港’。我每次唱歌回来,不管多累,一看见她做的红烧肉,啥都忘了。”

早年间刘欢在美国读博士,卢璐在国内照顾女儿,两个人隔着12个小时时差。每天凌晨六点,刘欢雷打不动给家里打电话:“玲子,起了没?丫头吃饭没?”有一次卢璐感冒发烧,自己在家扛着,怕耽误他学习,没说。结果刘欢从同学那儿听说了,第二天就订了机票回国,提着一锅她最爱喝的鸡汤站在门口。

后来刘欢生病,医生让他别熬夜,别喝酒,卢璐就把家里的酒柜锁了,冰箱里塞满果蔬。有次采访,记者夸刘欢“状态越来越好”,他指着手机屏保——是卢璐年轻时扎着马尾的照片,笑得眼睛弯弯:“我媳妇儿说了,‘你先把这‘馍’蒸得白白胖胖的,剩下的有我呢’。”

从“馍”到“大佬”:网友喊的是亲切,是敬畏

这些年“刘欢馍”的叫法,早不是单纯调侃。你看歌手里他唱从前慢,一开口,整个舞台都静了;中国好声音遇到学员唱弯弯的月亮,他跟着哼,眼眶红了——那首歌,是他年轻时第一次唱给卢璐听的。

有次后台遇到年轻歌手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刘欢走过去,拍着他肩膀说:“怕啥?我刚出道比你还慌。记住,唱歌得‘用馍说话’——不是用嗓子,是用心。”

啥叫“用馍说话”?网友是懂的:是你把最好的年华给了歌,把最软的心事藏进了词;是你胖了瘦了、头发多了少了,可只要一开口,大家就知道“哦,是刘欢来了”。

前几天看到个评论:“我给孩子听好汉歌,孩子问‘这个爷爷为什么唱歌这么有劲儿?’我说‘因为爷爷心里装着最甜的馍’。”

可不是嘛。刘欢的“馍”,外形圆、内里暖,蒸的是岁月,裹的是深情。下次你再喊“刘欢馍”,记得——这背后藏着的,是一个音乐人用半辈子换来的“我们都懂”的默契。

毕竟,能让人笑着喊一辈子的外号,从来都不是外号本身,是那个站在外号背后,永远真诚、永远热烈、永远把“心”字写进歌里的人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