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凭什么总被黑?一个唱功封神的歌者,为何逃不过“挑刺”的命运?

在流量主导的娱乐圈,“黑红”似乎成了一种生存法则,但真正让大众记住的,从来不是刻意制造的争议,而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和人格魅力。可偏偏有人,明明凭实力站稳脚跟,却总能在舆论场上被揪出“毛病”——比如刘欢。

刘欢黑

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“内地乐坛的活化石”“教科书级别的唱将”。从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昂,到弯弯的月亮的温柔,再到好汉歌的豪迈,他的旋律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。按理说,这样的艺术家应该被捧在“神坛”上,可翻翻这些年关于他的评论,“油腻”“过气”“外貌差”“太端着”的吐槽从未停过。

先从最直观的“外貌”说起。 刘欢的体态一直是网友嘴里的“槽点”。近年来露面时,他常常略显微胖,言行举止被一些人形容“不够洒脱”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从2019年开始,他因健康问题接受了两次手术,体重忽增忽减是药物影响的结果。退一步讲,一个将半生献给音乐的人,难道该因为外形不符合“娱乐圈白幼瘦”的标准,就被贴上“不自律”“油腻”的标签吗?

刘欢黑

别忘了,90年代初的刘欢,明明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:浓密的卷发、炯炯有神的眼睛,在春晚舞台上唱千万次的问时,那份对音乐的纯粹热爱,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。我们总说“不要以貌取人”,可到了公众人物身上,似乎总会“双标”得理直气壮。

再说说他“端着”的争议。 一些人觉得刘欢上节目时“太严肃”“不接地气”,比如在歌手里,他总是一身正装,认真分析音乐理论,和娱乐化的舞台氛围“格格不入”。但这样的“端着”,恰恰是他骨子里的严谨。他曾在采访中说:“音乐是神圣的,在舞台上,我必须对得起听众的耳朵。”

刘欢黑

试想,如果刘欢也像某些流量明星一样,在节目上搞综艺、玩梗、凹人设,我们还会有机会听到他用美声唱法改编从头再来,用哑嗓演绎凤凰于飞的震撼吗?那些说他“不亲民”的人,可能忘了:他的我和你唱遍了全世界,他的好汉歌成了KTV必点经典——一个真正走进大众心里的人,又怎么会“不接地气”?

最让人无语的,莫过于对他“业务能力”的质疑。有网友调侃“刘欢只会吼高音”,可稍微懂点音乐的人都知道:他的唱功横跨美声、民族、流行,音域宽广得惊人,气息控制堪称完美。2018年,歌手节目里,60岁的他用弯弯的月亮惊艳全场,那句“不知道为了你,你将去向何方”里的沧桑与深情,让多少年轻歌手望尘莫及?

黑子们总说“时代变了,老歌手该让位了”,但音乐的根本不是比谁年轻,而是比谁更打动人心。刘欢的歌,或许没有网红神曲的洗脑节奏,却能让人在多年后某个瞬间突然听懂其中的深情——这难道不是艺术的终极意义吗?

其实,刘欢被黑的根本原因,或许藏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。当娱乐圈充斥着“颜值即正义”“流量为王”的声音时,刘欢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那些浮华表象下的空洞:他没有绯闻炒作,没有精致妆容,甚至不懂得迎合市场,却用半生的坚守告诉所有人: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需要靠“博眼球”来证明自己。

就像他自己常说的:“我就是一个唱歌的,唱好歌,就足够了。”这份清醒与执着,或许正是他“招黑”的根源——在一个习惯了娱乐至死的时代,认真的人,反而成了“异类”。

所以,当我们下次讨论刘欢时,能不能先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“标签”,好好听听他的歌?毕竟,时间会证明:那些靠黑红流量博眼球的人终将被遗忘,而像刘欢这样用音乐说话的歌者,永远会在历史里闪闪发光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