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以为歌手刘欢只会在舞台上飙高音?人家现在可是“副乡长”了!这波跨界,比他唱好汉歌还让人意外

提到刘欢,你的脑海里是不是立刻跳出从头再来的激昂,弯弯的月亮的温柔?或是中国好声音里那个抱着吉他、偶尔幽默吐槽的“刘导师”?但最近,这位歌坛常青树的身份标签里,多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又莫名觉得合理的头衔——副乡长。

别急着翻白眼说“明星又来蹭乡村振兴的热度”,这次还真不一样。71岁的刘欢,这次是实打实地“下基层”,被聘为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副乡长,专门负责文旅和产业升级。消息传出来,网上炸开了锅:“刘老师这是准备把好汉歌唱进大山里?”“副乡长也算‘官’?他工资怎么领啊?”甚至有粉丝担心:“是不是嗓子唱不动了,要去农村养老?”

可如果你了解刘欢这些年的“副业”,就会发现这事儿一点都不突然。

副乡长刘欢

从好汉歌到“好山歌”,他早把根扎在了农村

很多人忘了,刘欢对“乡”这个字,一直有种特殊的情结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拍弯弯的月亮MV时,他就往广东的乡村里跑,蹲在田埂上跟老乡聊天,看孩子们在榕树下跳皮筋。后来做好歌曲,遇到唱着山歌的“大衣哥”朱之文,他像个追星粉一样激动,连说“这才是活着的音乐”。

更鲜为人知的是,这些年来刘欢其实一直在“偷偷”做乡村文化的事。他当过“中国扶贫基金会形象大使”,跑过贵州、云南的贫困县,帮着当地把绣娘的手工艺品搬上电商平台;他给河北沧县的老艺人录过唱片,说“这些比流行歌更有味儿”;甚至在疫情期间,他还连线过陕西果农,帮着直播卖苹果,那场直播他一句歌没唱,却硬帮老乡多卖了20万斤货。

“音乐不只是坐在录音棚里写,它得有泥土味儿。”刘欢不止一次在采访里这样说。所以当他真的成了“副乡长”,网友翻出他过往的行程才恍然大悟:敢情人家这是把“下沉”玩明白了——从舞台下沉到田野,从麦克风下沉到村委会。

副乡长刘欢,到底要干什么“活儿”?

可能有人会问:一个唱歌的,当副乡长能干啥?指挥村民大合唱吗?

还真别小看他。霞云岭乡在房山深处,有“北京小西藏”之称,山美水美,但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这里有百年历史的京西太平鼓,有被列入非遗的“山梆子戏”,还有漫山遍野的“霞云岭核桃”“黄芩茶”。可这么多好东西,以前就是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

刘欢来了,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团队去村里“蹲点”。他翻出老县志,研究霞云岭的历史故事;跟着老乡上山采茶,问炒茶的温度、晾晒的时间;甚至追着村里的老鼓手,非要学两下太平鼓的鼓点。他说:“不能光想着搞个大明星演唱会就算文旅,得让游客来这儿,不光看风景,还得听故事、带东西走。”

现在,他正琢磨着把太平鼓的节奏编进流行歌里,让非遗“潮”起来;计划带着村里的绣娘和北京的设计师合作,把传统纹样做成文创;就连霞云岭的土路,他都盯着要修成“音乐公路”——汽车开上去能自动播放好汉歌的调子。网友调侃:“刘老师这是要把霞云岭打造成‘音乐主题公园’啊!”

71岁“跨界”:哪有什么“玩票”,全是情怀

其实明星“下乡”早不新鲜,有人去村里拍综艺摆拍,有人捐完钱就走,还有人干脆圈了地建“明星农场”。但刘欢不一样,他真把自己当成“村里人”。

上任第一天,他拒绝乡里安排的住处,非要住在老乡家的民宿,理由是“能多听点真话”;开会时他不讲官话,直接掏出手机给乡亲们看:“我儿子在国外,看到你们做的这茶叶包装,说不定哪天就给我寄两罐过去。”就连工资,他都明确说:“一分不拿,就当是给家乡尽义务。”

有人问他:“都这年纪了,还折腾啥?”刘欢乐了:“折腾啥?把好日子过出点‘响动’来呗。我唱了一辈子歌,总得让歌声不光在音乐厅里响,还得在这山沟沟里响起来。”

写在最后:所谓“副乡长”,不过是歌者的另一种“舞台”

说到底,刘欢当副乡长,哪是什么“跨界玩票”?这是他对自己那句“音乐源于生活”的极致践行。舞台聚光灯再亮,也比不上老乡灶台那碗热粥的温度;唱片销量再高,也比不过山核桃丰收时笑开的皱纹。

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“明星”的意义——不只是舞台上的光环,更是能把自己的光和热,照进最需要的地方。刘欢用71岁的年纪告诉我们:所谓“不务正业”,不过是把“主业”做得更有人情味;所谓“跨界”,不过是对热爱的另一种坚守。

所以,下次再看到“副乡长刘欢”的新闻,别急着调侃。不如想想:那个唱着“大河向东流”的男人,现在正带着乡亲们,把这方山水唱成一首更动听的歌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