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演唱会后台的照片里,为什么这位“制冰师”比主角还忙?

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刘欢演唱会后台的抓拍:镜头里他刚结束压轴曲目好汉歌,后背演出服已被汗水浸透,正拿着毛巾擦额角的汗,而角落里的一个男人,蹲在一台嗡嗡作响的制冰机前,手里捧着刚出来的冰块,对着光线仔细观察——冰块晶莹剔透,能看到里面细微的气泡,像在进行什么精密实验。配文写着“刘欢助理”,但圈内人一眼认出:这可是团队里的“隐形功臣”,制冰师老陈。

你知道吗?顶级歌手的演唱会,冰块比剧本还重要

很多人看到“制冰师”三个字可能觉得奇怪,不就是冻冰吗?能有啥技术含量?老陈在后台接受采访时笑过这话:“观众看到的是台上唱两小时的歌,看不到的是台下整整三天的制冰准备。”刘欢的演唱会,对环境的要求严苛到近乎苛刻——比如他唱弯弯的月亮时,需要舞台湿度保持在60%,音色才能达到最柔和的状态;而到千万次的问高音部分,又需要空气干燥,避免麦克收音有杂音。这中间的平衡,很多时候靠一块冰来调节。

助理制冰师刘欢图片

“就像做菜,火候差一分味道就全变了。”老陈说,他制的冰不是普通的冻水,要根据当天的气温、场馆湿度、甚至刘欢当天的身体状况调整配方。“夏天演出,冰里要加微量盐,降低冰点,让化得慢一点;冬天演出,得用纯净水反复过滤,避免冰里有气泡,影响舞台冷雾的效果。”这次演出后台那张照片里的冰,就是他特意为刘欢中场休息准备的——冰块敲碎后装在保温桶里,刘欢敷在脖子上降温,既能缓解嗓子疲劳,又不会像冰水那样刺激喉咙。

从酒店后厨到舞台边:一个“制冰助理”的十年

老陈其实不是一开始就做这行的。他年轻时在老家酒店后厨负责冷盘,偶然发现冰雕的温度控制对食材保鲜影响很大,慢慢琢磨出了一套“看气泡听声音”的制冰技巧。十年前,刘欢团队筹备我是歌手,需要一位懂温度控制的幕后人员,经人介绍找到了他。“第一次见刘欢老师,他说‘陈师傅,你别叫我老师,叫我小刘就行,咱们都是为了这演出好’。”老陈说,从那天起,他就把刘欢当家人,把制冰当成“保嗓工程”。

刘欢对老陈的信任,藏在很多细节里。有次在南方演出,当天突然暴雨,场馆湿度飙升到90%,老陈连夜调整配方,在冰水里加入了甘油,“甘油能锁住水分,让冰块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化的时候不会产生太多水汽”。第二天演出时,刘欢上台前摸了摸舞台边缘的冰块,回头对老陈点点头:“今天这冰,舒坦。”——三个字,是老陈觉得比任何奖杯都重的肯定。

比“明星助理”更低调的“艺术工程师”

在娱乐圈,明星助理分工越来越细,有化妆师、造型师、甚至情绪疏导师,但“制冰师”大概是最冷门也最神秘的一个。他们从不走红毯,不接受采访,甚至很多观众都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。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,却直接影响着一场演出的成败。

“有人说我这活儿没技术含量,那他们肯定没见过凌晨三点的后台。”老陈说,有一次演出结束得太晚,制冰机的压缩机过热,他蹲在机器旁边等了两个小时,等它自然冷却了才能重新启动。“第二天看到老师平安站在台上,所有累都值了。”现在老陈的手机里存着几百张冰块的特写照片,每一张都标注着日期、温度、演出的曲目,“这些是我的‘工作日记’,也是一种习惯,怕哪天忘了,给老师准备不出最好的冰。”

后台那张照片传开后,有网友留言:“原来刘欢老师背后还有这样‘冰’一般的守护?”其实哪里是什么“冰一般的守护”,不过是一群把细节做到极致的人,用看不见的努力,撑起了台上的光鲜。就像老陈说的:“我们不需要站在聚光灯下,只要能让台上的他唱得舒服,观众听得尽兴,就够了。”

下次再看演唱会时,不妨也留意一下舞台边缘的细节——或许那里,就有一块藏着故事、藏着温度、藏着无数人汗水的冰呢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