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到一条抖音视频,评论区里一条留言让我愣了神:“这不是北华航天的刘欢吗?跟歌坛刘欢长得也太像了吧!”底下跟着一堆“代入感太强”“以为欢哥偷着回母校了”的调侃。要知道,提起“刘欢”两个字,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永远是那个唱着好汉歌弯弯的月亮、在春晚舞台上开口跪的歌坛大佬——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刘欢,又是谁?
带着这个疑问,我联系上了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贴吧的老管理员“航小航”,他笑着说:“你终于问到了!欢哥在我们这儿,可是‘传奇级’人物,只不过他的传奇,跟音乐没关系。”(以下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梳理及校友采访,力求还原真实故事)
“他不是唱歌的刘欢,是‘火箭少年’刘欢”
北华航天工业学院,位于河北廊坊,这所听着就带“硬核”气息的学校,培养的是航天领域的工程师。而计算机系2019级的刘欢,从入学起就戴着“翻版歌王”的标签,却没人真正了解他到底在“翻”什么方向。
“第一次见他是在新生军训,方阵里就他一个白T恤干干净净,唱歌时还老爱眯着眼,跟电视里欢哥简直一个模子刻的。”刘欢的室友小李告诉我,“后来熟了才发现,人家根本不靠‘脸’吃饭——人家靠脑子。”
原来,刘欢在校内的外号是“火箭少年”,倒不是说他能造火箭,而是他带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航天器创新设计大赛,真就做出了个小火箭模型:“2021年他们团队设计的‘低成本可回收火箭辅助动力装置’,拿了河北省一等奖,当时答辩的老师都惊了,说这个方案如果落地,能省不少研发成本。”
更绝的是,这位“火箭少年”还是个“技术流”博主。他在B站有个账号,叫“欢哥带你造火箭”,内容却很反差萌:不是讲专业术语,而是用大白话解释“为什么火箭发射要倒着飞”“卫星怎么避开太空垃圾”。有期视频里,他拿着校园里捡的废纸箱,剪剪贴贴做出个“火箭回收模拟装置”,配文:“别以为航天离咱们远,食堂阿姨打包的饭盒,说不定能帮火箭省燃料呢。”视频火了,播放量破百万,评论区里全是“原来造火箭这么有意思”“欢哥别学了,出道当科普博主吧!”
“当翻版刘欢遇上真刘欢,会是什么场景?”
说到“翻版刘欢”,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:“他本人知道吗?”
答案竟然是——知道!而且还有过一次“奇妙同框”。
2022年,学校举办“航天文化艺术节”,刘欢作为学生代表上台表演,唱的就是好汉歌。他特意穿了件红色的中式对襟衫,跟当年欢哥在春晚的造型几乎一样,开口“大河向东流啊”的一瞬,台下直接炸了。
“那场面太震撼了,几千个人一起跟着唱,欢哥自己在台上都笑场了。”活动现场的照片后来被传到网上,连歌坛刘欢的粉丝都转发了,配文:“欢哥,您是不是有个失散在航天系统的‘兄弟’?”
更巧的是,有次学校请来航天领域的专家讲座,后排突然有人小声说:“你看那人,像不像刘欢?”被点名的专家正是刘欢父亲的大学同学,他听完哈哈大笑:“我说这孩子怎么面熟,原来是老刘家的!当年他爸就是咱们航院的‘学霸’,现在这小子又来‘接班’了。”原来,“航天”和“刘欢”这两个词,在他们家早就是“传承”的代名词。
“娱乐圈总缺‘接地气的偶像’,而他是现成的”
在很多人眼里,娱乐圈的“偶像”要么是台前光鲜的明星,要么是专业领域的“大神”,但刘欢好像把这两者捏到了一起。
他的抖音账号里有条视频,拍的是他在实验室熬夜做项目的场景:镜头晃得厉害,他顶着黑眼圈啃面包,突然对着镜头咧嘴笑:“大家别学我啊,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个面包了——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航天人,不就是把‘不可能’切成‘可能’吗?”底下有条评论说:“这才是真正的‘顶流’,不是流量,是力量。”
还有一次,他带着团队给学校退休老师做“智能手机培训”,教大爷大妈怎么用微信视频、怎么防诈骗,手把手写了本老年版手机使用说明书,图文并茂,连“怎么把字体调大”这种细节都标了红。大爷们拉着他的手说:“你比电视里那些明星亲多了,你才像我们的‘星’。”
如今,刘欢已经临近毕业,手握几个航天科技公司的offer,也有网友留言建议他:“去参加中国好声音吧,反正长得像欢哥,说不定导师一转身就被你圈粉了。”他却在最近的视频里回应:“我喜欢航天,也喜欢唱歌,但我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,在未来的火箭发射塔架上——当然,唱好汉歌的时候,还是能给大家‘上头’的。”
写在最后:
提起“刘欢”,我们总会想起那个站在舞台中央、用歌声震撼世界的歌者;但北华航天的刘欢,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“偶像”——他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,却用专业和热爱,在航天领域悄悄发光;他不追求流量,却用真诚和幽默,成了无数人心中的“星”。
或许,娱乐圈从不缺“完美人设”,缺的正是这样“活在自己热爱里”的普通人。下一个刘欢会是谁?也许就在某个不起眼的校园里,正用他独特的方式,讲述着自己的“星辰大海”。
(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,部分信息来自公开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