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网友扒出一张“北京民航设计院员工名单”,赫然写着“刘欢”的名字,评论区直接炸了锅:“咱们的歌王什么时候转行搞设计了?”“是不是同名同姓的巧合?”要说刘欢,娱乐圈里谁不认识?从弯弯的月亮唱到千万次的问,从好汉歌里的豪迈到中国好声音里的沉稳,他的歌声陪伴了几代人的青春。可突然和“民航设计院”扯上关系,这跨度也太大了吧?
先说清楚:咱们熟知的刘欢,确实没在北京民航设计院上过班。那张所谓的“员工名单”,后来被证实是网友恶搞的PS作品——毕竟,刘欢的公开履历里,从1987年出道至今,所有的身份都是歌手、音乐制作人、大学教授(中国音乐学院),最多是跨界演个电影(北京乐与路)、客串个综艺(歌手里的“大叔式”点评),和工程设计八竿子打不着。
但问题来了:为啥偏偏是“北京民航设计院”和“刘欢”被凑一块儿了?这事还真有点意思。
首先得说,“刘欢”这名字太大众化了。北京作为超大城市,叫“刘欢”的不下千人,搞设计的、搞工程的、搞教育的、甚至搞IT的,都可能重名。之前就有过“演员刘欢和医生刘欢被认错”的乌龙,这次估计也是网友刷到同名同姓的民航设计院员工,脑子一热就联想到咱们的歌王了。
更关键的是,刘欢在公众眼里,确实有种“跨界”的潜质。你以为他只会唱歌?人家早就是“斜杠中年”代表了——除了唱歌,他还是个“学霸”,毕业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,之后又在中央音乐学院拿了硕士、博士,教过的学生里不乏实力派歌手;他爱读书,哲学、历史、经济学啃得比谁都透,上节目聊起唐诗宋词,引经据典的样子比大学教授还像;连好汉歌的编曲,他都要亲自研究山东快书的节奏,把民族音乐和流行乐糅合得天衣无缝。这种“啥都能搞两下”的架势,难免让人脑补:“说不定哪天他就去搞设计了?”
不过要说刘欢和“民航”完全没交集,也不全是真的。早在2018年,他就担任过“民航公益形象大使”,专门为民航系统的公益项目写过歌,歌词里“每一次起飞都承载着期待,每一次降落都凝聚着守护”,唱得不少一线民航员工都直呼“破防”。有人猜测,是不是因为这个合作,才让人把“民航”和“刘欢”记混了?毕竟,明星和某个领域合作后,群众很容易默认他们是“圈内人”。
其实啊,娱乐圈和工程设计院,看着风马牛不相及,但细想也有共通点。刘欢唱歌讲究“工匠精神”,一首弯弯的月亮能打磨十几年,每次演出都要调整情感和细节;民航设计师画图纸,更得一丝不苟,一根线条的误差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。都是“用专业说话”的领域,都藏着“十年磨一剑”的耐心。这么看,要是真有个“刘欢跨界设计院”的故事,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?——当然,前提是咱们的歌王自己愿意哈。
最后得提醒大家:网上看到“名人跨界”的消息,先别急着转发点赞。毕竟刘欢的“跨界”,是从舞台到讲台,从录音棚到公益直播间,每一踏步都踏实得很。至于民航设计院,还是交给那些拿着尺子、画着图纸的工程师们吧,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“设计师”,就像刘欢是咱们心里的“声音设计师”一样,各司其职,才让世界更有滋味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