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好汉歌到歌手舞台炸裂,刘欢的饶舌为何能让“技术流”也服气?

要说娱乐圈里能把“实力”和“情怀”焊死在身上的音乐人,刘欢绝对算一个头牌。提到他,你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可能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千万次的问里穿透岁月的深情,甚至是甄嬛传里“凤凰于飞”的古典韵味——但“饶舌”这事儿,好像从没和这位“音乐教父”绑定过。

刘欢饶舌

可偏偏就是这么个“传统印象派”,在歌手2019的舞台上,用一首城里的月光(改编版)加了一段即兴饶舌,直接把观众和乐评人都唱愣了:“这真的是刘欢?他还会freestyle?”更早之前,他在中国好声音里调侃学员“饶舌像数快板”,转头自己玩起节奏时,那股子举重若轻的劲儿,反倒让所有人都品出了几分“真香”。

刘欢的“饶舌天赋”,藏在三十年的音乐积累里

刘欢饶舌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年轻的时候可是国内最早接触西方摇滚乐的一批音乐人。80年代在北京国际关系读书时,他和捞仔、郑钧这些后来撑起中国摇滚半壁江山的人混在一起,听的不是邓丽君,而是Bob Dylan、Bruce Springsteen——这些歌手的歌词里,带着强烈的叙事性和社会批判,而这恰恰是饶舌音乐的灵魂。

“那时候哪有‘饶舌’这个词?我们管它叫‘念白式唱法’,”刘欢在一次访谈里笑过,“总觉得节奏太快、字太密,不像唱歌,倒像吵架。”但骨子里的音乐敏感度,让他没把这些“吵架”当噪音。后来他创作少年壮志不言愁,前奏里那几句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,风霜雪雨搏激流”,其实已经暗藏了饶舌的节奏型——只不过那时叫“朗诵调”,是主旋律的“高级玩法”。

刘欢饶舌

直到2010年给甄嬛传写凤凰于飞,他彻底把“饶舌”化成了自己的武器。副歌里“旧梦依稀,往事迷离”那段,戏腔的婉转和念白的急促像太极推手,刚柔相间地铺陈出后宫的权谋与情爱。有乐评人说:“刘欢的‘念白’不是炫技,是把几十年的声乐功底和文学素养,揉碎了按在节奏里——每个字都像秤砣,坠得稳,砸得准。”

歌手舞台上的“freestyle”,藏着他对音乐的较真

2019年歌手的城里的月光,成了刘欢“饶舌名场面”。原曲温柔似水,他却在后半段突然提速,用近乎rap的语速唱:“城市霓虹太刺眼,照不亮心底的夜/我们都在赶时间,赶着去哪场告别?”没有夸张的押韵,没有刻意的技术堆砌,像老朋友坐在酒吧里,跟你掏心窝子聊天,只是这聊天带着节奏,每个字都戳在成年人的软肋上。

后来节目组透露,那段“饶舌”根本没提前写:“现场音响有点问题,欢哥看大家情绪有点散,就临时加的。他说‘与其让大家等着,不如我把想说的话顺一遍’。”所谓的“freestyle”,不过是把对音乐现场的敬畏、对听众情绪的揣摩,几十年练出来的“肌肉记忆”罢了。

这种“较真”在他身上不是一次两次。录制好声音时,有学员唱饶舌歌曲,他会一句一句抠发音:“‘punchline’不是喊出来的,是‘弹’出来的,像绷紧的弦突然松了,才有劲儿。”转头自己示范时,能把英文歌词的连读、断句、重音玩成打击乐,连外国导师都得点头——“他懂的不是技巧,是语言里的节奏基因。”

为什么说刘欢的“饶舌”,是“降维打击”?

现在娱乐圈里玩饶舌的人不少,有靠快嘴炫技的,有靠押韵押到飞起的,但刘欢的饶舌,从来不是“为了饶舌而饶舌”。他的词,要么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思考(少年壮志不言愁里的家国情怀),要么是对生活的细腻描摹(城里的月光里的都市孤独),要么是文学的二次创作(凤凰于飞里的古风意境)——这些内容,撑起了饶舌的“骨架”,而他三十年的声乐功底、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掌控力,则是填充这个骨架的“血肉”。

曾有00后听众在评论区说:“本来不喜欢饶舌,觉得吵,结果听刘欢的,像看了一部没画面的电影,每个字都演着戏。”这话其实点破了核心:好的饶舌,从来不是“嘴巴快”,而是“有故事”。刘欢的故事,藏在他唱过的每一首歌里,藏了他读过的书、走过的路、教过的学生、经历过的人生——这些东西砸进节奏里,自然就成了“降维打击”。

所以你看,当刘欢玩起饶舌时,那些“技术流”rapper服气不是没有道理——毕竟,能把“学院派”的严谨和“江湖气”的潇洒捏在一块儿,还能让外行听得懂、内行品得细的,这娱乐圈里,可能真就他一个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