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湖南师大走出的刘欢颜,凭什么让娱乐圈记住了她的“独特底色”?

提起湖南师范大学,总让人想起岳麓山下的琅琅书声、爱晚亭里的青春剪影——这所以“仁爱精勤”为训的百年学府,不仅是教育界的摇篮,总也藏着些不期而遇的惊喜。比如2004级校友刘欢颜,这个如今在娱乐圈稳步前行的青年演员,当年是从湖南师大音乐学院走出的“文艺系学霸”,如今却带着校园沉淀的底气,在荧幕上活成了“人戏不分”的模样。很多人好奇:没有顶级流量加持,也不是科班“星二代”,她凭什么能在“新人辈出”的圈子里站稳脚跟?答案,或许就藏在那座校园给她刻下的印记里。

从“舞台迷妹”到“专业尖子”:大学四年,她到底在“打磨”什么?

2004年的刘欢颜,和刚入学的多数女生一样,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。但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,这位从湖南株洲考来的姑娘,心里揣着一股“轴劲儿”——非要把主修的声乐学到极致,课余时间还要往戏剧影视表演系蹭课。

刘欢颜 湖南师大

“她那时总抱着剧本泡图书馆,音乐楼203排练室的灯,总为她亮到最晚。”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退休教师王教授还记得,刘欢颜不仅专业成绩稳居年级前三,还自编自导了校园音乐剧暗恋桃花源,在麓山南路小有名气。更难得的是,她从不把“天赋”挂在嘴边,反而带着“笨办法”打磨自己:练声时对着镜子纠正口型,观察话剧社同学的眼神戏,甚至去文学院蹭戏剧概论,只为搞懂“角色背后的心理逻辑”。

这种“较真”,在她后来的作品里随处可见。2018年出演知否中的“盛家六姑娘”时,她提前三个月翻阅宋代史料,揣摩大家闺秀的举手投足;去年拍觉醒年代里的“青年李大钊”,为了30秒的演讲戏,反复练习到嗓子沙哑。有粉丝问她“会不会太拼”,她笑着回:“当年在师大,老师告诉我们‘舞台容不得半点敷衍’,现在不过是把校训用在了工作上。”

娱乐圈“清流”?她让“校园派”成了“靠谱代名词”

如今,“科班出身”在娱乐圈早已不是稀奇事,但像刘欢颜这样,把“校园沉淀”当成“职业底色”的演员,却不多见。她从不参加真人秀抢热度,也不靠绯闻博眼球,每年固定的作品或许不多,但每个角色都能让观众记住:是父母爱情里眼神清澈的“江亚菲室友”,是人世间中命运多舛的“周蓉女儿”,也是漫长的季节里让人心疼的“绣女”。

“我们选角时,总优先考虑她。”某热播剧制片人说,“欢颜身上有种‘学生气’,不是青涩,而是‘认真’——她来试镜从不带‘表演痕迹’,就像和我们聊天,说着说着就把角色‘活’出来了。”这种“靠谱”,或许正是湖南师大“仁爱精勤”校训的注脚:教会她“敬天爱人”的谦逊,也让她明白“精勤为径”的重要。

去年,刘欢颜回母校参加毕业典礼,面对学弟学妹的提问,她坦言:“娱乐圈永远不缺‘一夜爆红’的传奇,但缺能‘走得稳’的人。你们在校园里学的每一门课、熬的每一个夜,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,成为你面对镜头的底气。”这话让在场不少人红了眼眶——原来那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女孩,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岳麓山下走来的“师大女儿”。

结语:所谓“独特底色”,不过是“初心”的底色

从湖南师大的青涩学子,到娱乐圈的实力演员,刘欢颜的“逆袭”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,却藏着最朴素的真理:真正的才华,从来靠“熬”出来;真正的底气,来自“不忘初心”。有人问她“凭什么能在浮躁的圈子里保持清醒”,她说师大教她的“静水流深”,早已刻进了骨子里。

或许,这就是最好的答案:没有那么多“捷径”和“秘诀”,不过是把校园里学到的“认真”当成习惯,把“仁爱精勤”的校训刻进行动。当你始终知道自己“从哪里来”,想成为“什么样的人”,自然会在岁月里,活成别人眼中的“那道光”。而那些从岳麓山走出的身影,也总带着校园的印记,在各自的领域里,写着属于“师大派”的独特篇章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