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陈奕迅周杰伦同台唱歌,这三个人凑一起,你听过吗?

话说回来,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场景:舞台一侧,刘欢老师用标志性的醇厚嗓音点燃全场;另一边,陈奕迅微微眯着眼,手指在麦克风上轻轻一点,便把听众的心都揉碎了;而周杰伦,戴着鸭舌帽,手指在琴键上快速跳跃,旋律一响,全场观众跟着打拍子的手都停不下来。

刘欢陈奕迅周杰伦同唱

这三个人,一个是从80年代火到现在的“乐坛大哥大”,一个是让无数人甘愿“K歌”的“歌神”,一个是重新定义华语流行音乐的“音乐鬼才”。把他们凑在一起唱歌,是什么样子?

你还真别不信,这样的场景,还真出现过。

刘欢陈奕迅周杰伦同唱

先说说这三位,为什么“凑一起”就稀罕?

先聊聊刘欢。华语乐坛里,能称得上“大哥大”的,除了罗大佑,可能就是他了。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到好汉歌,他的嗓子像陈年的酒,越品越有味道。更关键的是,他可不是光会唱歌——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,作曲家,主持人,跨界玩得比谁都溜。有人评价他:“刘欢一开口,就知道什么叫‘专业’。”

再来说陈奕迅。2000年代初,他的歌火遍了大街小巷,十年K歌之王爱情转移,随便拿一首出来,都是KTV必点曲目。但和刘欢不一样,陈奕迅的“厉害”在于“讲故事”——他不用飙高音,就能把歌里的心碎、遗憾、欢喜,唱到你心里去。所以大家叫他“歌神”,不是因为他声音多完美,而是因为他能让每个听众,都在他的歌里听到自己的故事。

最后是周杰伦。这个“周杰伦”三个字,对80后、90后、00后来说,几乎是青春的代名词。2000年他带着双截棍横空出世,把R&B、中国风、电子音乐揉在一起,硬是让华语乐坛“变了天”。有人吐槽他“唱不清歌词”,可就是这样的“含糊不清”,却成了几代人的青春BGM。从七里香到晴天,周杰伦的歌,从来不是“唱出来的”,是“长在心里的”。

这么一对比就知道了:刘欢是“殿堂级”的标杆,陈奕迅是“故事感”的标杆,周杰伦是“创新性”的标杆。把他们放在一起,就像是把茅台、威士忌、可乐混在一起——谁都不知道会是什么味道,但绝对让人忍不住想尝尝。

那他们到底什么时候同台过?

可能有人会说:“这三人风格差这么多,能同台吗?”

还真有过,还是一次“不得不翻出来再看”的合作。

那是在2009年的“同一个梦想·2009北京台春节联欢晚会”上。当时的刘欢,已经是乐坛的“定海神针”;陈奕迅,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期,刚在春晚上唱过狮子山下;周杰伦,虽然出道9年,但依然是年轻人的“心头好”。

当晚压轴的节目,就是这三位同台。他们唱的,是一首串烧——难说再见+十年+青花瓷。

你敢信吗?当刘欢醇厚的“难说再见”刚落下,陈奕迅的“十年”紧接着响起,两种截然不同的嗓音,一个沧桑,一个深情,居然毫无违和感。而最让人炸裂的,是后面周杰伦的青花瓷——当他抱着吉他,轻声唱出“天青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”时,舞台两侧,刘欢和陈奕迅居然跟着他的节奏,轻轻摇晃起来。

那年坐在电视机前的我,瞪大了眼睛:这不是梦吧?三个不同时代、不同风格的顶尖歌手,居然站在同一个舞台上,唱着一首融合了流行、经典、中国风的串烧。

更绝的是,三人之间的互动。刘欢笑着拍陈奕迅的肩膀:“这小子,唱得比我当年还‘催泪’”;陈奕迅回过头,指着周杰伦:“这位才是‘天才’,我刚看到他写谱子,手指头都翻出残影了”;周杰伦只是挠挠头,笑着说:“两位前辈,我是‘粉丝’啊!”

为什么这场同台,现在看还让人热泪盈眶?

说实话,2009年之后,刘欢、陈奕迅、周杰伦再也没一起同台过。有人说是档期难凑,有人说是风格不同,但我觉得,更重要的是——这样的“同台”,本身就是“不可复制”的。

刘欢代表的是华语乐坛的“根”,是那种扎扎实实、一步一个脚印的音乐传统;陈奕迅代表的是“情”,是音乐里最打动人的那份共情力;周杰伦代表的是“新”,是永远在打破规则、永远在创新的年轻血液。这三个人凑在一起,就像是一部浓缩的华语乐坛史——从经典到流行,从传承到创新,从“歌以咏志”到“歌以抒情”,再到“歌以创新”。

而且,你看他们的互动,没有“前辈”的架子,没有“大咖”的距离感。刘欢会认真听陈奕迅的“十年”,点头说“这歌,得用心听”;陈奕迅会跟着周杰伦的青花瓷打拍子,小声说“这个调子,上头”;周杰伦会谦虚地说:“没有两位前辈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

这样的画面,现在看,简直珍贵得像“活化石”。毕竟现在的娱乐圈,流量满天飞,真正“凭作品说话”的歌手越来越少,能像他们这样,互相欣赏、彼此成就的“大佬”,更是凤毛麟角。

最后一句真心话

你可能没见过他们的同台,但你一定听过他们的歌。刘欢的“大河向东流”,陪多少人度过年少轻狂;陈奕迅的“十年”,让多少人深夜emo时,找到了共鸣;周杰伦的“晴天”,让多少人在毕业季、失恋季,跟着哼唱“下起雨的夏天”。

他们三个,就像是华语乐坛的“三座大山”,各自矗立,却又在某一刻,因为音乐,站在了一起。

这样的声音组合,以后还会有吗?或许会有,但像他们这样,横跨不同时代、各自封神、却又不分彼此的人凑在一起,怕是再难复制了。

不过没关系,他们的歌还在啊。下次听难说再见,不妨想想刘欢的微笑;下次唱十年,不妨学学陈奕迅的深情;下次放青花瓷,不妨感受周杰伦的才华——这就是音乐的力量,也是他们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。

你说,对吧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