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曾为何说“张惠妹的声音里有整个江湖”?这3个字道尽了华语乐坛的顶级密码

说起来,华语乐坛要是排“江湖地位”,刘欢和张惠妹这两个名字,必然是绕不开的。一个是从亚洲雄风唱到好汉歌,用醇厚嗓音撑起华语音乐半壁江山的“活化石”;一个是从姐妹bad boy火到如果你也听说,用爆发力撕开时代天幕的“阿妹哥”。两人一个偏学院派深耕,一个站流行前线冲锋,看似路径不同,却在音乐江湖里藏着说不清的缘分。

刘欢评价张惠妹

2018年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后台,有记者拍到刘欢和张惠妹碰面,两人没聊节目赛制,反倒站在角落里听起了老歌。镜头扫过时,刘欢突然对身边的阿妹说:“你知道吗?你唱歌那股劲儿,让我想起年轻时听邓丽君——不是学她,是她声音里有股‘真’,能让人忘了技巧。”这话后来被传出去,不少人议论:刘欢这话是客气还是真心话?为什么偏偏是张惠妹,能让他想起“真”这个字?

一、刘欢的“真”:不是夸,是见过大世面后的“懂”

刘欢评价张惠妹

要懂刘欢这话,得先懂他怎么定义“好歌手”。刘欢在乐坛摸爬滚打40年,从83年在首都高校歌手大赛夺冠,到后来给北京人在纽约配千万次的问,再到当导师时一句“别用技巧砸感情”,他最反感的就是“炫技”。有次采访他直接说:“现在年轻人学唱歌,先练高音再练转音,但忘了歌是用来干嘛的——是用来让人听进去的,不是用来让人‘哇’完就忘的。”

那张惠妹的“真”,到底在哪?不妨想想2002年上海梅赛德斯中心的演唱会。那天张惠妹感冒,嗓子哑得说不出话,可到了唱听海时,她没提假嗓子,也没降key,就站在台上,眼睛红着唱:“听,海哭的声音。”台下十几万人跟着哼,没人嫌她状态不好,反而有人当场哭出声——后来采访才知道,那首歌写的就是她失恋时在海边坐了一夜的经历。

刘欢显然知道这种“真”的分量。他曾在节目里分析张惠妹的原来你什么都不要:“她唱‘你既然爱了就不要/说不想要’时,气口是碎的,像一个人哽咽着说话,这不是技术问题,是她把自己‘揉碎’在歌里了。”这种“揉碎”,恰恰是刘欢眼中最珍贵的歌手特质——用生命体验去换声音质感,而不是用练习时长去换技巧堆砌。

二、张惠妹的“江湖”:不是红,是红了30年还能“杀回来”

为什么张惠妹的声音会被说“有整个江湖”?这话得从90年代说起。1996年张惠妹出道,第一张专辑姐妹就卖了108万张,那时候的华语乐坛是周王陶林的天下,一个新人能有这个成绩,靠的不是流量,是“野路子”。她没上过音乐学院,不知道什么是“共鸣位置”,只知道在酒吧唱时,要把观众吼得跳起来才能拿到赏钱。

这种“野路子”里藏着江湖气:不按套路出牌,却总能戳中人心。我可以抱你吗里,她从轻声细语到破音嘶吼,唱的是一个人的卑微;如果你也听说里,她把节奏放得极慢,像在电话这头哽咽着说心事,反倒比快歌更让人揪心。刘欢欣赏的,大概就是这股“不管不顾”的劲儿——江湖里的歌手,从不需要迎合谁,只需要把心里的话吼出来,自然会有人懂。

更难得的是,“江湖气”不等于“固执”。张惠妹从2000年开始尝试不同风格:从勇敢的电子摇滚,到我要快乐的抒情慢板,再到偏执面的暗黑实验,她总能把自己揉碎了适应新曲风,却从没丢掉那股“真”。去年她带着ASMR巡回演唱会回来,舞台设计极简,就她一个人坐在高脚凳上弹吉他,唱你想干什么时,台下几万人大合唱,连00后都跟着举手机闪光灯——红了30年,还能让不同世代的年轻人共情,这大概就是“江湖”的意义:不是固守山头,而是成为所有人的“自己人”。

三、两个“顶流”的殊途同归:音乐的本质,从来不是“赢”

有人可能会说:刘欢是学院派的“里子”,张惠妹是流行乐的“面子”,两人怎么会有共鸣?但细想就能发现,他们的内核惊人的一致——都对音乐有着近乎偏执的尊重。刘欢为红楼梦写葬花吟,能花半年研究昆曲的咬字;张惠妹筹备乌托邦世界巡演,为了3分钟的彩虹,带着团队在高原练了一个月呼吸法。

这种尊重,让他们在评价彼此时少了很多客套。刘欢说“张惠妹的声音里有真”,不是夸她红,是说在她身上看到了音乐最本该有的样子:不媚俗,不迎合,就把自己掏空了给听众。张惠妹提到刘欢也从不绕弯子:“刘欢老师那嗓子,唱什么都是‘定海神针’,你只要听他一句,就知道这首歌的‘根’在哪。”

说到底,华语乐坛的“江湖”里,从来都不缺技巧派、偶像派,缺的是能把“真”揉进声音里的歌手。刘欢和张惠妹,一个站在山顶看风景,一个在人群里讲故事,却用不同的方式告诉所有人:音乐这东西,红了也只是表象,能让人听了还想听,听了能记住的,从来都是歌手藏在声音里的“人”和“情”。

所以刘欢那句“声音里有江湖”,与其说是评价,不如说是对一种音乐精神的致敬。而这种精神,或许正是当下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最该被记住的“顶级密码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