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"刘欢谈中国之星为何能成乐坛清流?这场对话藏着他对'好音乐'的终极追问"

要说谁能真正"压住"中国乐坛的场子,刘欢绝对算一个。刀郎唱罗刹海市时,他一句话没评却让全网安静;做中国好声音导师,他总说"别只想着技巧,音乐得有魂"。但少有人知,2015年他主持的中国之星,至今被老乐迷称为"国产音乐综艺的天花板"。最近翻出他当年的访谈,那句"中国之星不是选秀,是'音乐选观众'",突然扎进了很多人的心里——这十年,我们的乐坛到底缺什么?

刘欢谈中国之星

他为什么接下中国之星?"当时乐坛太'吵'了"

2014年,刘欢刚做完中国好声音第三季,接到中国之星邀约时,犹豫了三个月。"那时候满大街都是'神曲',短视频还没兴起,但唱片业已经快不行了。新人出专辑,要么靠流量炒作,要么学欧美搞电子舞曲,真正把歌写进骨头里的,越来越少。"他在访谈里摘下眼镜揉了揉,"中国之星的导演组跟我说,我们想找'能传下去的歌'。就冲这句话,我来了。"

刘欢谈中国之星

和现在"海选+导师盲选"的套路不同,中国之星的选手全是"推门而入":宋冬野带着董小姐的demo来,吉克隽逸还在唱不要怕的原生态版本,平安甚至没发过专辑。刘欢的任务不是"造星",而是"扶好苗"。"记得袁娅维第一次上台唱Love Me Tomorrow,英文歌词比原唱还溜,现场观众却有人喊'听不懂'。我当时就想,什么时候我们连对'好音乐'的包容都要失去了?"他扶着话筒笑了笑,"后来我跟观众说,你们先听完整首,要是还觉得不好,我陪你们一起'嘘'。"

他最看重选手什么?"不是唱功,是'敢不敢暴露自己'"

中国之星里有个细节至今被乐迷津津乐道:每次选手唱完,刘欢从不先说技巧,而是问"你这首歌最想表达什么?"。总决赛时,子曰秋野唱相对,唱到"我在太阳下低头,像个囚犯"突然哽咽,刘欢没急着递纸巾,只是等他平静后说:"秋野,你告诉我,你写的'囚犯',是给谁写的?"

"现在很多选手,上来先炫高音,炫转音,却忘了歌是给人听的。"刘欢在一次论坛上说,"刘欢在千万次的问里唱'千万里,我追寻着我',你听得到他对未来的迷茫;韩红在天路里唱'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',你听得到她对藏地的深情。这些歌,哪首是靠技巧堆出来的?"他停顿了一下,"中国之星有个叫莫西子诗的彝族歌手,唱不要怕时,全程只用吉他伴奏,连和声都没加。但唱到'妈妈哟,妈妈哟'时,台下所有人都在跟着哼。为什么?因为他的眼里有东西——那是你装不出来,也练不出来的。"

十年过去,我们才懂刘欢的"预言"

2016年中国之星收官时,刘欢说:"这个节目可能不会火,因为它不够'刺激'——没有撕票,没有黑幕,选手不哭到妆花都不算认真。"当时有人说他"太理想主义",可回头看,这十年乐坛的变化,竟全被他言中了。

短视频时代,"15秒出圈"的音乐越来越多,但能让人单曲循环的歌越来越少;流量明星上综艺开口就是"转音接高音",却很少有人问过"这首歌你想让听众记住什么";就连音乐平台的热搜,也多是"某歌手新歌破播放纪录",却很少见"某张专辑成时代经典"。

"前几天我刷到条视频,一个小朋友在抖音唱我和我的祖国,调跑得十万八千里,但弹幕里全是'唱得好'。"刘欢在一次采访里叹了口气,"不是说不能娱乐,但音乐总得有点'根'吧?就像中国之星里唱故乡的云的贻斌,他86岁登台,唱'归来吧,归来哟'时,全场起立。那种共鸣,是算法算不出来的。"

说这话时,他手里摩挲着一张中国之星的专辑封面——上面没有明星大头,只有一行小字:"用音乐,选懂它的人。"

写在最后:乐坛的"清流",从来不是偶然

有人问刘欢,为什么总对"好音乐"这么执着?他指着办公室里的一把老吉他:"这是我刚出道时买的,弦都换了三茬了,但共鸣还在。音乐也一样,形式会变,技巧会新,但那份能打动人心的劲儿,从来没变过。"

中国之星没火成歌手,也没捧出几个"顶流",但它像一颗种子,让很多人开始思考: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?是能让短视频点赞破亿的"洗脑神曲",还是能十年后听到还会心头一热的"老歌"?

或许,刘欢早就给了答案:"做音乐的人,别急着让世界听见你,先问问自己:你的歌,配得上别人的耳朵吗?"

(文中部分采访内容参考自中国之星幕后纪实及刘欢2016年音乐公开论坛)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