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英文名不是“Liu Huan”?那些年他用过的名字背后藏着什么故事?

提到刘欢,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千万次的问中饱含深情的诉说。作为华语乐坛“教科书级”的歌手,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——可等一下,刘欢的英文名,你真的确定是“Liu Huan”吗?

如果你搜索他的国际演出资料,可能会在不少专辑封面上看到“Frank Liu”的署名;翻看他早年与国外音乐人合作的访谈,主持人也常称呼他“Frank”。这“Frank”到底从何而来?他和“Liu Huan”之间,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

从“Frank”到“Liu Huan”:英文名里的“务实”与“坚持”

刘欢英语名

其实,刘欢的英文名并非一成不变。上世纪90年代,当他第一次踏上国际舞台,与欧美音乐人合作时,“需要一个英文名”成了现实问题——毕竟,“Liu Huan”对老外来说有点拗口,快速念出来很容易变成“Li-oo Hoo-an”。

当时,不少中国艺人会选择英文名谐音,比如“Jackie”(成龙)、“Jet”(李连杰),或者选一个听起来“洋气”的词。但刘欢没走寻常路:他给自己取了“Frank”——一个在西方很常见、意为“真诚、坦率”的名字。

后来他在采访中提过一嘴:“当时觉得‘Frank’简单好记,也符合我对音乐的态度——真诚地表达。”不过,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深入,他渐渐发现,用“Frank”虽然方便,却少了一点“刘欢”的味道。

于是,在后来的演出、访谈中,他越来越多地用回“Liu Huan”。“很多外国观众现在会特意学发音,‘Liu’是‘刘’,‘Huan’是‘欢’,我告诉他们,这两个字在我爸妈心里,是‘流光溢彩’‘欢乐祥和’的意思。”他笑着说,比起“Frank”,他更想让世界记住“刘欢”——这两个字背后,是他的文化根,也是他的音乐魂。

“Liu Huan” vs “Frank”:为什么他更爱“原名”?

可能有人会问:“Frank”多顺口,干嘛非要坚持用“Liu Huan”?这其实和刘欢对“身份认同”的执着有关。

他曾跟人民日报的记者聊过:“我是个中国歌手,我的音乐里有京剧的腔调,有民间的韵味,这些根都在‘刘欢’这两个字里。如果叫‘Frank’,可能会让外国人觉得‘哦,这是个模仿西方音乐的歌手’,但我想让他们知道,我是唱好汉歌弯弯的月亮长大的。”

这种“坚持”,在很多细节里都能看见。比如2018年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,报幕时特意用中英双语介绍自己:“大家好,我是刘欢(Liu Huan),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发自内心(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)。”他说得慢而清晰,老外观众台下跟着学,最后全场用中文喊出“刘欢”,那一刻,他觉得“比叫Frank还开心”。

那些藏在英文名后的“小插曲”:原来他还用过这些名字

其实,“Frank”和“Liu Huan”之外,刘欢还短暂用过另一个英文名——早在80年代末,他去美国参加一个音乐节,临时被问及英文名,他随口说了自己偶像的名字“Roy”(罗伊·奥比森,美国摇滚传奇)。不过这个“Roy”只用了那一场,后来他自己都觉得“不合适”:“我得有自己的名字,不是别人的影子。”

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:刘欢的女儿刘熠思(Lily Liu)出生后,有人问他“Lily”是不是跟着他的英文名来,他摆摆手:“那是孩子她妈取的,‘熠’是‘熠熠生辉’,‘思’是‘心怀思虑’,跟‘Frank’没关系——不过现在老外见到我会开玩笑说‘Oh, Frank and Lily’,听着还挺像父女档。”

无论是“Frank”还是“Liu Huan”,那颗“真诚的心”从未变

说到底,刘欢的英文名叫什么,或许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从头再来,从好汉歌到我是歌手,他用音乐证明了一个中国歌手的底蕴与力量——无论名字是“Frank”还是“Liu Huan”,舞台上的他,永远带着那股子“真诚”,用歌声讲故事,用旋律传递情感。

下次再听到刘欢的歌,不妨留意一下:或许节目字幕上写着“Frank Liu”,但当你跟着旋律唱出“大河向东流”时,记住的,永远是那个用中文唱响世界的“刘欢”。

毕竟,最好的“名字”,从来不是几个字母的组合,而是刻在作品里、留在观众心中的——那份真实的、动人的力量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