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赤水这地方,可真是藏着不少故事。丹霞的赤壁在云雾里时隐时现,十丈瀑布的轰鸣能把心都震得一颤,连空气里都飘着茅台酒的醇香——这地方,天生带着一股江湖气,又透着股让人安心的烟火气。可要是问“刘欢老师来过这儿吗?”嘿,这问题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颗石头,涟漪一圈圈荡开,倒叫不少人犯了迷糊。
咱先别急着下结论。刘欢老师的行程,向来是“非必要不公开”,尤其是这种不是大型活动、不是公开演出的小行程,更像个谜。不过啊,江湖上从来不缺传说,更何况是像赤水这样自带“故事磁场”的地方,总有人能扒出些蛛丝马迹。
有人说,早些年赤水办过一场“生态文化音乐节”,请来的都是国内音乐界的大拿,刘欢老师名字据说在备选名单里。但后来呢?音乐节照办了,节目单里却没见他的影子。粉丝们都猜,怕是档期实在排不开——毕竟刘欢老师的日程,那可是比高铁时刻表还密,不是在高校讲课,就是在录制节目,再不然就是埋头琢磨新作品,连轴转起来连轴转起来,恨不能一天掰成两天用。
也有人翻出过一张旧照片。照片里是个挂着“赤水老街”牌子的巷子,背影看着有点像刘欢老师,宽肩阔背,走路带风。可拍得糊啊,脸都看不清,有人信誓旦旦说“是他”,立马有人跳出来反驳:“你仔细看看,人家帽子颜色都不对!”就这么你来我往,倒让这件事多了几分“罗生门”的味道。
不过呢,要真说起来,赤水跟刘欢老师,还真有点“跨越千里的缘分”。你想啊,刘欢老师唱好汉歌的时候,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那股子豪迈劲儿,跟赤水河奔流不息的劲儿,是不是有点像?他唱从头再来,里面的韧劲儿和赤水人“四渡赤水”的闯劲儿,又是不是不谋而合?就连他常挂在嘴边的“艺术要接地气”,赤水这方水土——有山有水有故事,不正是“接地气”的最佳注脚吗?
退一万步说,就算刘欢老师暂时没来过赤水,又有什么关系呢?你看赤水的桫椤树,亿万年过来了,依旧活得苍翠欲滴;茅台镇的酒窖,埋了几十年,窖香反而更醇厚。有些东西,急不来,比如缘分,比如真正懂一个地方的心。
倒是当地不少人说:“哪怕刘欢老师只是听人说起赤水,只要他的歌声能在赤水的山水间飘荡过,这地方就值了。”你看啊,他的歌声里有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昂,有千万次的问的深情,这些声音和赤水的瀑布、丹霞、古镇凑在一起,本身就是一幅画啊。
所以啊,问“刘欢老师来过赤水吗”,或许本身就是个“伪命题”。真正动人的,不是“来没来过”这个标签,而是赤水这个地方,能不能让像刘欢老师这样有故事的人,心生向往。你看那赤水河,日夜不停地流,流过悬崖,流过稻田,说不定哪天,就流到了刘欢老师的歌里呢?
你说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