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老师唱人生第一次时,那些唱到哽咽的瞬间,藏着多少人没说出口的成长?

凌晨三点,我靠在书架前,耳机里循环着刘欢老师唱的人生第一次。窗外下着小雨,他唱到“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,谁知道后来关系那么密切”时,突然想起大学入学那天,我攥着皱巴巴的报到单站在宿舍门口,对面的女孩正费力地把箱子往架子上塞,我俩相视一笑,后来成了彼此大学四年最亲的人。原来有些歌,真不是用耳朵听的,是用日子熬出来的,比如刘欢老师这首人生第一次。

刘欢老师演唱人生第一次

很多人第一次听这首歌,大概是因为2020年那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,刘欢老师是片尾曲的演唱者。但如果你去翻他的采访,会发现这首歌对他而言,从来不止是“主题曲”那么简单。他曾说:“第一次当父亲的时候,抱着女儿听她哭,突然就懂了‘养育’这两个字不是责任,是心甘情愿的软肋。”我记得有次他上节目,聊到女儿第一次独立完成课题汇报,在电话里跟他说“爸爸我做到了”,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,“那种感觉,比拿任何奖都让我踏实。”原来唱“第一次的叫妈妈”时,他想起的是女儿第一次含糊不清地喊“爸爸”;唱“第一次谈恋爱”时,他想起的是妻子当年递给他热豆浆时,手背上的温度。这些藏在歌声里的“第一次”,不是凭空想象的剧情,是他真真切切在岁月里捡起来的珍珠。

刘欢老师的歌声,总有种“钝感力”——不是刀锋般的锐利,是像老棉被的厚重,能把你裹得暖暖的。听他唱“人生第一次啊,你的声音,你的样子,你的名字”,你会注意到他的气息是沉在胸腔里的,尾音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,像在说什么珍贵的秘密。他很少飙高音,但每个字都像揣着故事:“第一次喝酒”那段,声音里有少年莽撞的憨;“第一次当父母”那段,又多了几分小心翼翼的笨拙。有次线下听他唱现场,唱到“第一次送你上学,看着你走远的背影,我才发现原来长大是悄悄的”,他突然停顿了两秒,台下有家长悄悄抹眼泪,那一刻突然明白:好歌手的共鸣,不是靠技巧,是靠把自己的“第一次”掏出来,和听众的“第一次”碰个杯。

刘欢老师演唱人生第一次

为什么不同年纪的人,听人生第一次都有不同的刺点?00后听“第一次离家”会想起行李箱里妈妈塞的煮鸡蛋,90后听“第一次工作”会想起第一次加班时,桌上留着同事便签条上的“早点休息”,70后听“第一次当父母”会想起当年抱着孩子哄睡时,盯着天花板上影子发呆的夜晚。刘欢老师的厉害之处,在于他把所有“第一次”的棱角都磨成了细沙,不管你正经历哪个“第一次”,都能在他歌声里找到一句“我懂你”。去年有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,说她带着刚高考完的儿子去听刘欢的演唱会,唱到“第一次高考”时,儿子突然转头跟她说:“妈,其实那天考完我手心全是汗,但你递水给我时,我假装一点都不紧张。”她说那一刻,她终于读懂了儿子藏在“酷”背后的紧张,也读懂了自己藏在唠叨背后的骄傲——原来刘欢老师的歌,早成了连接父母和孩子、过去和现在的桥。

有次采访问他:“您唱了这么多‘第一次’,哪个‘第一次’最让您难忘?”他笑着说:“第一次在舞台上忘词,1988年,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唱到第二段突然忘了词,站在原地脸通红,台下一片安静,然后有个观众喊刘欢老师别慌,你比歌词好听多了。”说着他眼睛亮了,“后来我才明白,‘第一次’哪有那么完美?那些尴尬、失误、狼狈,才是真正刻在骨头里的印记。就像这首歌,我唱了这么多年,每次唱到‘人生第一次’,还是会想起那个忘词的晚上,但正是那些‘不完美’,让每个‘第一次’都成了独一无二的‘一生一次’。”

刘欢老师演唱人生第一次

现在再听人生第一次,突然懂了:刘欢老师唱的不是歌,是给每个普通人的一封情书——写给那些在深夜里偷偷哭过的第一次,写给那些跌跌撞撞却依然往前走的第一次,写给那些你以为没人看见,却早已被岁月温柔珍藏的第一次。原来所谓成长,就是带着这些“第一次”,把日子过成一首值得反复哼唱的歌。而刘欢老师,就是那个站在岁月里,替我们把这首歌唱得最暖的人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