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唱别叫我达芬奇?殿堂级"厚嗓"撞上戏谑神曲,谁在颠覆谁的音乐刻板印象?

说到刘欢,你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什么?是好汉歌里"大河向东流"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婉转深情的诉说,还是千万次的问里穿透时空的苍凉?作为华语乐坛公认的"殿堂级声音",刘欢的歌总带着一种"重量感"——他的嗓音像陈年的酒,醇厚绵长,每一个字都像裹着故事的波澜,让人一听就觉得:"这才是唱歌"。

可如果告诉你,有一天刘欢站在舞台上,对着话筒唱"别叫我达芬奇,我只是一只想掉毛的鸡",你会不会愣一下?脑子里闪过无数问号:这歌词里带着的无厘头戏谑,和他身上那个"严肃艺术家"的标签,真能搭到一块儿去吗?

别急着摇头。这两年咱们在娱乐圈见过的"反差"还少吗??那个唱孤勇者能让孩子热血沸腾的宝藏大叔,不也曾是舞台上冷峻的"影帝";那个跳女团舞笑出双下巴的喜剧人,不也曾在选秀舞台上用实力惊艳所有人?刘欢老师会唱别叫我达芬奇——这事听着离谱,细想好像也不是没道理。

刘欢老师唱别叫我达芬奇

你以为的刘欢,只是"教科书级唱功"?

很多人对刘欢的印象还停留在"唱功天花板"上。他的气息稳得像装了减震器,高音能轻松穿透云霄,低音又能沉到海底,一首歌里能塞进整个故事。但如果你以为他只会唱那些大气磅礴的"大歌",那就小瞧他了。

早年他翻唱过千万次的问摇滚版,把抒情歌唱出了撕心裂肺的力量;给甄嬛传唱凤凰于飞,把宫廷剧的婉转唱得荡气回肠;甚至还在综艺里跟萧敬腾合作过王妃,玩起了摇滚对唱。他向来不拘泥于风格,只在乎"这首歌能不能表达我想说的"。

别叫我达芬奇这首歌,表面上听是告五人那种带着点青春期的叛逆和戏谑——"达芬奇"是天才的代名词,"想掉毛的鸡"却是自嘲的凡尔赛。可往深了想,歌词里藏着的不就是"别用标签定义我"的态度吗?

刘欢老师出道这些年,身上的标签可一点不少:"高音之王""音乐教父""内地乐坛活化石"……但他从没被这些标签困住。早年在央视做好声音导师,别人都在纠结技巧,他却总说:"唱歌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,技术是为情感服务的。"这种"不被定义"的劲儿,和别叫我达芬奇里"别叫我天才,我只是我"的内核,其实异曲同工。

如果刘欢唱别叫我达芬奇,会是什么味道?

你可能会想:刘欢那嗓音,那么厚,那么沉,唱"想掉毛的鸡"不会像在念台词吗?还真不一定。

刘欢的厉害之处,就在于他能把"个人特色"和"歌曲风格"拧成一股绳。你听听他早期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带着青年的热血和棱角;唱昨夜星辰,又多了几分岁月的温柔;就算唱从头再来,那种饱经沧桑后的坚定,能让人听得鼻子发酸。他从不刻意"装年轻",也不强行"拽技巧",就是用最舒服的方式,把歌曲里的情绪揉碎了唱进你心里。

如果真让他唱别叫我达芬奇,我猜他会这样处理:

主歌部分,那标志性的胸腔共鸣轻轻铺开,带着点慵懒的调侃,像在茶余饭后和老朋友聊天:"他们说我是天才/可我只想睡个懒觉/达芬奇的画笔多妙/我只想画只猫逗你笑"——把戏谑唱出烟火气,而不是刻意卖乖。

副歌那句"别叫我达芬奇",他可能会突然收住一点力度,留个气口,然后像个小孩子一样瞪着眼睛说:"我只是一只想掉毛的鸡!"你看,"掉毛的鸡"听上去不体面,可谁规定凡人不能有梦想?刘欢的声音里,本来就藏着一种"接地气的通透"——他唱过亚洲雄风的豪迈,也唱过天地在我心的浪漫,可他最打动人的,从来都是"人味儿"。

音乐的终极答案,从来都是"真诚"

这几年总有人说"华语乐坛要完了",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歌词,没点新意。但你仔细想想,真正的好音乐,从来不是比谁更"高级",谁更"小众"。刘欢能成为传奇,不是因为他只会唱"大歌",而是因为他懂音乐的本质——音乐是用来传递情绪的,是让人听了能会心一笑、红了眼眶、拍了手说"没错,就是这样"的。

别叫我达芬奇这首歌,火就火在它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:我们讨厌被定义,讨厌被贴标签,想做个"不完美但真实"的普通人。刘欢如果真唱这首歌,或许就是在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:"你看,天才也有犯傻的时候,殿堂级的艺术家,也懂'想掉毛的鸡'的可爱。"

说不定哪天,你刷综艺真看见刘欢坐那儿,抱着吉他轻轻拨弦,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,唱出那句"别叫我达芬奇"——到那时候,你可能会笑着骂一句:"这老头,还挺会玩。"

但谁知道呢?艺术的边界,从来都是被敢打破的人拓展的。就像当年没人相信"戏子"能当"艺术家",现在年轻人却把"唱跳rap"当梦想;没人觉得"殿堂级"能碰"无厘头",但或许下一次,就是你眼中的"不可能",成了下一个"真香"现场。

所以,刘欢老师唱别叫我达芬奇这事,你觉得离谱吗?反正我已经开始期待了——毕竟,能让"刻板印象"破土而芽的,从来都是那些"不按常理出牌"的真心实意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