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老师突然教吉他独奏?这位歌坛“活化石”的琴弦里,藏着多少我们没听过的故事?

窗外的阳光刚好斜切进教室,落在刘欢老师抱着的那把旧吉他上。指关节处磨出的浅褐色茧子,比琴弦还要明显几圈。他拨动琴弦时没有看谱,指尖落在第5品泛音的位置,像从时光里捻出一段旋律——不是他唱了无数遍的弯弯的月亮,而是学生私下传说的“刘欢老师熬夜写的吉他独奏版”。

“音乐里,乐器和嗓子都是说话的方式。”刘欢的声音不高,却盖过了教室外的风声。这是他第一次系统教吉他独奏,台下坐着的,既有音乐学院的学生,也有扛着摄像机记录这一刻的纪录片团队。有人小声嘀咕:“刘老师不是以唱功闻名吗?什么时候开始玩吉他了?”

一、从“音乐老师”到“吉他手”:他手里的琴,比话筒更早属于舞台

刘欢老师吉他独奏教学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和吉他的缘分,比他登上1988年央视春晚还要早。18岁那年,他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读书,用攒了半年的生活费买了第一把红棉吉他。“那时候宿舍不让用电器,我就抱着吉他坐在楼梯间练,和弦按到指尖出血,就用创可贴贴着接着弹。”他在教学视频里笑着露出右手的茧子,“你们看这个老茧,是1985年少年壮志不言愁录完后才磨出来的——那时候天天抱着吉他在河边写歌,比现在练声还认真。”

后来他成了家喻户晓的“歌坛大哥”,手里的话筒换了又换,但吉他从未离开。2010年执导电影北京纽约时,他亲自为女主角设计主题曲,中间那段吉他间奏,就是他花三个凌晨在片场的道具吉他上弹出来的。“弹吉他不需要观众,只需要自己和琴说话。”他撩了撩额前花白的头发,指了指讲台上的吉他,“今天我们不教技巧,教你们怎么让琴替你说话。”

二、不教“爬格子”,教“用吉他讲故事”:他的课堂里,藏着音乐最本真的东西

“爬格子”是吉他初学者的必修课,但刘欢的第一堂课,却让所有人放下了节拍器。他让每个人选一句对自己有意义的歌词,然后用吉它的旋律“翻译”出来。

一个选了“还能孩子多久”的女生,左手按的和弦总出错,急得眼圈发红。刘欢没纠正她,只是接过吉他,用大拇指扫出一段简单的分解和弦:“你看,不用复杂的和弦,就像说话时偶尔停顿,反而更真实。”他弹的时候,眼睛看着天花板,像在回忆什么,“1994年录制璐璐时,我抱着吉他坐在录音棚外,外面下着雨,我就这么弹,后来录音师说‘录下来吧’,就成了专辑里那段最简单的间奏。”

他还把京剧里的“滑音”揉进吉他的演奏里:“你们听这段。”左手在琴弦上轻轻一滑,声音像行腔走韵,“音乐不分高低雅俗,能让人心跳加快,就是好音乐。”讲到这里时,他突然笑了,“别以为我只会唱大歌,上次在女儿的学校,我把孤勇者改成吉他弹唱,一群孩子跟着我合唱,比你们唱得还投入。”

三、71岁的“跨界玩家”:他总在说“音乐不该有边界”

教室的墙上贴着刘欢从年轻到现在的照片:20岁时抱着吉他站在校园舞台上,40岁在演唱会上弹钢琴,70岁戴着棒球帽玩电子琴。有人问他:“老师,您都快70岁了,为什么还学新东西?”他正在调试一把尤克里里,头也不抬地答:“因为音乐像孩子,你不去陪它,它就长大了不认你。”

去年,他在短视频平台偶尔分享弹吉他的片段,网友留言“没想到刘欢老师也会玩网红曲子”,他回复道:“好的旋律不该被埋没,就像好的琴手不该被年龄定义。”这次教学视频拍摄结束后,他拉着年轻的学生讨论民乐和吉他的融合:“下次试试把古筝的摇指换成吉他的轮指?说不定会有新火花。”

夕阳从窗外照进来,给刘欢的吉他镀上了一层暖光。他最后弹了一首从头再来,没有华丽的技巧,却让教室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。“音乐不是比赛,是自己的心跳。”他说完,轻轻放下吉他,像放下一个老朋友,“下次来,我教你们用吉他写自己的故事。”

原来,那些我们熟悉的歌,背后都藏着一个抱着吉他的人。而刘欢老师琴弦里的故事,远比我们想象中,要温柔得多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