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从头再来”被00后设成起床闹钟,刘欢的歌凭什么30年不老却能扎进心窝里?

深夜11点的写字楼的格子间里,加班的95后小林手指悬在键盘上,眼皮重得像坠了铅。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群友发来的语音:“再熬5分钟,听从头再来,干劲儿就上来了。”他点开,熟悉的旋律瞬间漫出来——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……”小林愣了愣,顺手把这首歌设成了第二天的闹钟。

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

你没看错,就是刘欢1997年唱的那首从头再来。30年过去,这首歌早就从“下岗工人的战歌”变成了“年轻人的续命曲”,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播放量超过80亿次,B站上“00后第一次听从头再来”的视频里有条热评:“原来我考研失败、分手失业时靠它撑着,和我爸当年下岗时听的是同一首歌。”

为什么是这首歌?因为它唱的从来不是“口号”,是“活过的滋味”

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

刘欢自己说过:“写这首歌时,我没想着要‘励志’,只想把那种‘摔倒了还得爬起来’的劲儿唱透。”1997年,国企改革浪潮中,无数工人下岗,电视专题片命运找他创作主题曲,他想了三天三夜,没写“加油鼓劲”的空话,反而蹲在胡同口观察街边摆摊的小贩——他们的脸上没有抱怨,只有“天塌下来也得接着过”的倔强。

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;看成败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。”歌词里没有“你一定能行”的鸡汤,只有“失败了就再来”的实诚。刘欢的嗓音也绝不高亢,像是在你耳边缓缓说话:低音区带着点沙哑,像经历过风浪的手掌,轻轻拍在你背上;副歌部分逐渐上扬,却从不嘶吼,反而有种“就算哭出了声,也得把路走完”的韧劲。

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

这种“不煽情的真诚”恰恰戳中了最深的痛点。就像小林说的:“现在听,总觉得刘欢在唱‘我懂你现在有多难,但你不是一个人’。”

从“下岗潮”到“内卷时代”,这首歌成了每个时代的“解药”

30年前,这首歌是下岗工人的“精神氧气”。郑州的纺织女工王姨还记得,1998年她下岗后,每天早上去公园,必能听见几十个老伙计跟着录音机唱这首歌,“唱到大家都抹眼泪,但抹完擦干,就去市场摆摊了。那会儿觉得,只要人还在,日子就能重新捋顺。”

20年前,它是创业者的“冲锋号”。北京中关村的小老板李强,2005年第一次创业失败,蹲在网吧里反复听这首歌,“刘欢那句‘看成败人生豪迈’,让我想起我爸当年说‘跌倒了爬起来,爷们儿就得这样’。后来攒了5万块再开小公司,现在店里还放着这首歌。”

10年前,它是高考生的“定心丸”。杭州的高三学生小周,2018年模拟考失利,哭着删掉了所有的“励志壁纸”,却在朋友圈看到老师说:“难过就去听从头再来,等你有底气喊‘从头再来’,你就真的长大了。”

现在,它变成了年轻人“重启人生”的开关。B站上有位UP主剪了个混剪视频:开头是00后熬夜改简历的场景,中间穿插外卖小哥暴雨中送餐、考研生凌晨背书、护士连轴转班的画面,最后定格在刘欢唱“看成败人生豪迈”的镜头,评论区里全是“被这首歌从崩溃边缘拉回来”“原来每个时代都有难走的路,但每个时代都有不屈的人”。

00后为什么爱听这30年前的老歌?因为它戳破了“快餐时代”的假象

有人问:“现在流行甜歌、rap,年轻人凭什么爱听一首30年前的‘主旋律’?”

其实00后爱的不是“主旋律”,是“真东西”。现在的歌,很多追求“3秒抓耳”,旋律却像流水线产品;歌词要么是“爱你到永远”的空洞告白,要么是“躺平就好”的无病呻吟。从头再来不一样,它的旋律很简单,甚至有点“土”,但刘欢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“讲故事”上——你能听出歌里的汗水、眼泪,还有那句“从没认输”的劲儿。

更关键的是,这首歌从不“假装生活不难”。现在的很多励志歌总在说“你天生就优秀”,从头再来却喊出“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——它承认“失败是常事”,但告诉你“失败不算数,站起来的次数才算数”。这种“不骗你,也不哄你,陪着你硬扛”的态度,恰恰是现在年轻人最需要的“真实感”。

就像刘欢在一次采访里说的:“一首歌能活多久,不在于它多‘新’,而在于它能不能替人说心里话。”30年过去了,我们可能换了很多工作,经历了很多挫折,但“从头再来”这四个字,从来不是一句口号。它只是告诉你:

“难,是真的难,但只要心还在,梦就还在。”

明天早上的闹钟,不如也试试换成这首歌?毕竟,每个从“头”开始的早晨,都藏着挺过去的勇气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