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刘欢,很多人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可能是“导师”——中国好声音里坐镇转椅的身影,总是一身深色西装,说话带着慢悠悠的磁性。但若仔细想想,他更像一个“声音的酿酒师”:不是把葡萄捏成果汁,而是等时间把果肉里的甜和酸慢慢沉淀,最后酿出让人咂摸后劲的酒。他的学员们,似乎都有股“后劲”——张碧晨的红玫瑰听哭过多少人,吉克隽逸的不要怕让多少人第一次听彝族民歌就起鸡皮疙瘩,就连后来被歌手舞台圈粉的周深(虽未在其战队,但受其提点),也曾说“刘欢老师的一句话,让我知道唱歌不是‘炫技’,是‘讲心’”。
先说张碧晨:那个在舞台上“掉眼泪”的姑娘,刘欢教了她什么?
很多人对张碧晨的印象,停留在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盲选时唱她说的身影——穿简单的白裙子,声音干净却像裹着层薄雾,转椅一转,四位导师全为她转身。后来她成了刘欢战队的冠军,唱的光的方向红玫瑰几乎成了“KTV必点曲”,但很少有人知道,刘欢当年对她的评价是“这姑娘的嗓子,像一块没雕的玉,有潜力,但得磨掉‘浮躁’”。
就拿红玫瑰来说,原版陈奕迅的演绎是带着“遗憾的刺”,但张碧晨的版本却多了点“释然”。刘欢在后台指导时跟她说:“别学陈奕迅的‘破碎感’,你想想自己刚来北京时,挤地下室、跑通告的日子,那种‘累但没垮’的劲儿,就是这首歌的魂。”后来张碧晨在采访里提过,录音时她想到刚出道时的不容易,唱到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”真的哭了,但哭的时候没停唱,反而让声音里的“哽咽”成了情绪的“催化剂”。
你有没有发现,刘欢的学员唱歌时,很少“用力过猛”?就像张碧晨,高音时从来不用“飙”的,而是像把声音揉碎了再抛出去,每个字都带着“气声”,却偏偏让人听得清清楚楚。这就是刘欢常说的“唱歌要‘留白’——技巧是骨架,情感才是血肉,没有血肉的骨架,就是具尸体”。
再聊吉克隽逸:从“彝族野姑娘”到“民族流行标杆”,刘欢给她“装了什么”?
比起张碧晨的“内敛”,吉克隽逸简直是“反例”——盲选时穿一身亮片裙,跳着彝族舞唱不要怕,声音像山风一样劈面而来,刘欢当时就拍着桌子说:“这姑娘嗓子里有‘火’!”但后来的吉克隽逸,却不止有“火”,多了把“火”藏起来的克制。
她唱不要怕时,开头那句“ translated from the ancient Yi language”的低吟,很多人以为是原生态唱腔,其实是刘欢让她“别急着‘吼’,先把彝族话的‘韵味’磨出来”。“彝语里的‘爱’和‘怕’,发音带着颤音,就像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,你得让声音像‘风’一样,轻轻吹进人耳朵里,不是砸进去。”后来吉克隽逸在采访里说,她跟着刘欢学了半个月“彝语发音的轻重”,才把那句“不要怕”唱出了“先蜷缩再舒展”的感觉——前半句像蹲在山里发抖,后半句像站起来了,对着天地喊。
刘欢对她的影响不止于此。吉克隽逸后来的Loving You彩云之南,都把“彝族元素”和“流行旋律”揉得特别顺。刘欢跟她说:“民族唱腔不是‘展览’,就像你穿民族服饰,不是为了‘显摆’,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‘从哪儿来’。唱流行歌也一样,得让人听出你的‘根’。”所以你看,吉克隽逸的歌里,总有股“熟悉的陌生感”——旋律是流行的,但转音时冒出的那个彝语颤音,就像给蛋糕撒了层粗盐,甜里带点咸,让人上头。
谭维维:已经是“歌坛老炮”,为什么还要听刘欢的“唠叨”?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谭维维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时,已经是“天后的级别”——早年的谭某某如果有来生火遍全国,但她偏偏选了刘欢的战队。后来她成了总冠军,唱的如果有来生更成了“经典中的经典”。但刘欢当年对她的评价很特别:“这姑娘的嗓子,像一把好刀,太锋利了,得学会‘收’。”
拿如果有来生来说,原版是带着“田园牧歌”的浪漫,但谭维维的版本却多了点“时光里的遗憾”。刘欢在指导时跟她说:“你唱‘我会在你身边, 周而复始’时,别把‘周而复始’唱得太满,想想你童年时在乡下跑的样子,跑累了会停下来喘口气,唱歌也得‘喘’。”后来谭维维在舞台上唱这句时,果然在“周而复始”后加了半拍停顿,像在回忆里打了个嗝,反而让“遗憾”变得更真实了。
后来谭维维自己当了导师,在采访里提过:“刘欢老师教我的不是‘怎么唱’,是‘怎么不唱’——有些情绪,不说出来比说出来更有力量。”你看她后来的华阴老腔一声喊,明明是高亢的陕北秦腔,却偏偏在最高音时“收”一下,像把声音吊在半空,让人心里跟着悬着。这种“收放自如”,哪是随便学学就能会的?
为什么刘欢的学员,总能“唱到人心里去”?
说到底,刘欢教唱歌,从不止“技巧”。他总跟学员说:“你唱的不是歌,是你自己走过的路,爱过的人,摔过的跟头。”张碧晨唱光的方向时,想到的是刚出道时的坚持;吉克隽逸唱不要怕时,想起的是奶奶教她的彝家谚语;谭维维唱如果有来生时,念着的是童年的麦田和炊烟。
他就像个“灵魂捕手”,能把歌手藏在嗓子里的“故事”抠出来,再用最自然的嗓子讲给别人听。所以你会觉得,他的学员唱歌时,总像在跟你“私语”——不是对着麦克风喊,是坐在你对面,端着杯茶,慢慢跟你讲一件往事。
下次再听到刘欢学员的歌,不妨别急着“评价唱得好不好”,先想想:这首歌里,藏着他们的什么故事?刘欢说的“用唱歌讲故事”,从来不是句空话——毕竟,能把技巧嚼碎了融进情感里的歌手,才是真的“懂音乐”。
你觉得呢?有没有哪首刘欢学员的歌,你一听就“陷”进去了?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你会发现,那首歌里,也有你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