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那些跟着刘欢学唱歌的徒弟,凭什么能唱进人心最软的地方?

提起刘欢,乐坛人总爱叫他“刘老师”三个字。不是简单的敬称,是带着点敬畏的——这个在舞台上飙过高音好汉歌的男人,讲起课来比舞台上的聚光灯更“亮堂”。他带学生从不用“模板化”那一套,反倒总盯着人说:“别学我,你得把你心里那点独有的东西挖出来。”所以他的徒弟,不管是萨顶顶、韩磊,还是后来的姚贝娜,唱歌时都像揣着故事,让人跟着音符走不动道儿。

萨顶顶:万物生里藏着“不听话”的智慧

最早让人记住“刘欢徒弟”这四个字的,是萨顶顶。当年她还在唱曾格格合作的咚巴拉,编曲时髦,可总像少了点什么。直到遇见刘欢,他才戳破那层窗户纸:“你的声音里有股‘野劲儿’,别让它被流行乐的套路磨平。”

刘欢的徒弟的歌

后来萨顶顶跑去学梵语、学西藏民歌,写出万物生时,连制作人都犹豫:“这调子太‘怪’,能火吗?”刘欢却拍板:“放!就该让她唱别人不敢唱的。”果然,开篇那句“唵嘛呢叭咪吽”一响,像把千年佛寺的钟声揉进了电子乐里,听着听着,心里就跟着空灵起来。后来有人问她“跟着刘欢学到了什么”,她笑着说:“他教我别怕‘跑调’,只要那是心里的调。”

韩磊:向天再借五百年里“熬”出来的底气

说韩磊是刘欢的徒弟,不少人会惊讶——“他不是早就成‘皇上专业户’了吗?”可早年间,韩磊真在刘欢的课上啃过最难啃的“骨头”。刘欢总说他“嗓门大,但‘稳’字欠火候”,让他对着镜子练气息,一练就是一下午。

后来拍康熙王朝,韩磊唱向天再借五百年,第一遍录完自己都觉得“差点意思”。刘欢直接把耳机摘了:“你想想,康熙站在城楼上,看的是江山,等的是岁月,不是让你喊,是让你‘叹’。”第二天韩磊再进棚,声音里带上了故事感,那声“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”,像是从历史深处飘来的叹气,听得人眼眶发酸。后来有人问刘欢“教韩磊最难的是什么”,他摇头不难,就难在“让他学会‘藏’——把力气用在情绪上,不是嗓门上”。

姚贝娜:红颜劫里“熬”出来的生命力

要是论让刘欢掉过眼泪的徒弟,姚贝娜绝对算一个。当年她参加青歌赛拿亚军,刘欢点评时就说:“这孩子唱的歌,像把刀,直直戳进你心里,但刀刃上还带着泪。”后来姚贝娜生病,最落魄的时候,刘欢常去病房陪她,不是聊技巧,是聊生活:“你唱的每句苦,都得让观众尝到过甜,才有劲儿。”

红颜劫是姚贝娜的“封神作”,她录的时候手还在抖,怕自己撑不住。刘欢坐在控制室,只说了一句:“别想着‘唱好’,想着‘说出来’——把甄嬛的委屈,说给你自己听。”后来那首“红颜旧,枯枝新绿”,她真像在跟观众聊天,带着喘息,却字字扎心。刘欢后来接受采访,红了眼眶:“贝娜的歌为什么让人忘不了?因为她唱的不是技巧,是‘活’——她把自己的命,揉进了歌里。”

刘欢教的哪是什么“唱歌”?是“心术”

为什么刘欢的徒弟,歌都这么“抓人”?说到底,他教的从不是“怎么换气”“怎么用共鸣”,而是“怎么做人”。他总对学生说:“观众没那么笨,你是不是真的信这首歌,他们一听就懂。”萨顶顶的“野”,是刘欢让她别丢的初心;韩磊的“稳”,是刘欢让他磨出来的敬畏;姚贝娜的“韧”,是刘欢陪她熬出来的勇气。

现在有些歌手,技巧一箩筐,可唱的歌像白开水,没滋没味。大概就是因为缺了刘欢说的那点“心术”——不在歌里藏点真东西,观众怎么会记住你?下次再听萨顶顶的万物生、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、姚贝娜的红颜劫,不妨想想:这些歌里藏的,哪里是音符?是刘欢教他们的,怎么用真心唱歌。

毕竟,能让人跟着掉泪的歌,从来不是“练”出来的,是“活”出来的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