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在后台翻留言,看到一条扎眼的评论:“刘欢现在是不是飘了?唱个歌跟‘行为艺术’似的,摇头晃脑的,哪还有早年的纯粹?”底下跟着好几十个“同意”,说得好像这位爷突然从音乐殿堂里跑出来,改行进了直播间一样。我盯着那行字愣了半天——你说他头发少了,说他嗓音不如年轻时清亮,这些我都认,可“浮夸”?说刘欢“浮夸”,怕是对这几个字有什么误解吧?
要说“浮夸”,娱乐圈里一抓一大把:妆容比脸还浓的妆造,一言不合就破音高飙的假唱,台上扭成麻花台下却塌房塌一地的“实力派”。可刘欢,那个从1988年唱弯弯的月亮唱到现在的男人,那个在好汉歌里吼出“大河向东流”的男人,那个在好声音里把后辈叫到跟前、一句一句抠咬字的老师,什么时候跟“浮夸”沾过边了?
你记得他20年前的“不显山不露水”,却没看他现在的“沉淀都在骨子里”
很多人说“刘欢浮夸”,大概是因为近几年再看他的现场,总觉得“跟以前不一样了”。台上还是那个高大的男人,可动作明显多了:唱从前慢时会微微闭着眼,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拍子;唱要不要我去找你时,会突然向前探一步,声音里像揣了把钩子,能把人心都揪起来;甚至有些综艺片段里,他跟学员讨论歌,说到激动处会挥舞着手臂,眉头皱成个“川”字,声音陡然拔高——这不叫“浮夸”,这叫“投入”。
早年的刘欢,确实是“不动声色”的派头。1990年北京亚运会,他在台上唱亚洲雄风,黑西装、红领带,站得笔直,双手握着麦克风,眼睛平视前方,声音浑厚得像老酒,却不带一点花腔。那时候的他,更像个“坐着的音符”——稳,而且沉。可你忘了,20年过去,人是要变的。60岁的人了,骨头难免有点响,眼神里也多了几分阅尽千帆的松弛。现在的他,少了年轻时的“绷着”,多了“由心而发”的松弛感:唱到动情处会摇头,那是几十年功力积累下的节奏把控;跟合唱团互动时会会心一笑,那是真正享受舞台的模样。这哪是“浮夸”?这叫“老了,也活透了”。
真正的“浮夸”是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”,而他的“形式”里全是“故事”
有人说他“动作太多”,可你仔细听过他唱的每首歌吗?他从来不是“为动而动”的。
2018年歌手总决赛,他唱夜那场,穿了一身黑色的中山装,头发花白,站在台上几乎没怎么动。可前奏一起,那嗓子里的沧桑就漫了出来——低音像深不见底的井,高音像划破夜空的流星,每一处顿挫、每一次呼吸,都在讲一个“走过了半生,依然在寻找光”的故事。那时候没人说他“浮夸”,因为所有人都被歌声里的内容带走了。
后来他唱从头再来,坐在高高的椅子上,麦克风架得比人还高,像个孤独的国王。他唱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,声音带着点沙哑,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格外明显。有人截了动图说“摇头晃脑像老头”,可你没看见他唱到“看成败人生不过是从头再来”时,眼里闪过的那点光——那是经历过低谷的人才懂的力量。这种“形式”,是内容的一部分,是情感的载体,怎么能叫“浮夸”?
真正的“浮夸”,是某些流量明星拿着电拐扭来扭去,嘴里却哼着“哦~买~买~”;是某些“实力派”在台上翻着高音,眼神却飘向了镜头外的计分牌。他们的“形式”和“内容”是两张皮,而刘欢,从来都是“人歌合一”的。
你以为他“变了”,其实是他的“真”,越来越藏不住了
还有人说他“现在太爱表现了”,这更是没明白刘欢的“真”。
他这人,从来藏不住事。年轻时就“认死理”:录弯弯的月亮,为了一个尾音,能跟录音师磨一下午;当导师时,学员音准差一点,他会直接说“你这是糊弄鬼呢”;现在上了综艺,看到年轻歌手不好好练歌,他能当场“黑脸”,把人说到脸红。这种“真”,在早年被看作“耿直”,在现在,却被一些人误解为“装”——“都这把年纪了,还这么较真干嘛?”
可他较真的,从来都不是“自己”,是“音乐”。前几天看他在某节目里改编少年中国说,加了段童声合唱,自己亲自去选孩子,一句一句教他们咬字。有人说“刘欢现在也搞这套了”,你没看见他站在孩子们中间,脸上的笑像个孩子吗?他对音乐的“较真”,对晚辈的“不藏私”,对舞台的“敬畏”,从来都没变。变的,只是更敢把自己的“真”露出来了——不再“端着”,不再“藏着”,这就是他60岁的“任性”。
写在最后:“浮夸”的标签,贴不进音乐人的骨血
说到底,说刘欢“浮夸”的人,要么是没看过他20年前的现场,要么是没听懂他歌声里的内容。
他这辈子,拿过太多奖:央视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,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,格莱美终生成就奖提名……可他每次上台,还是会紧张得手心冒汗,还是会反复跟乐队确认编曲。他红遍大江南北,却至今住着老房子,出门坐地铁,脸上写着“我是刘欢”,却也写着“我就是一个爱唱歌的老头”。
“浮夸”?这个词配不上他。他更像一坛埋了30年的老酒,初尝可能觉得“烈”,可细品下去,全是岁月酿的香:有弯弯的月亮的温柔,有好汉歌的豪迈,有从头再来的坚韧,更有少年中国说的滚烫。
下次再看到刘欢在台上“摇头晃脑”,别急着给他贴标签。你听他唱的每个字,里头都有故事;你看他的每个动作,都藏着对音乐的敬畏。毕竟,能把一首歌唱进人心里的男人,从来不屑于“浮夸”——他要的,永远是让你记住歌,而不是记住他。
毕竟,时间会证明:真正的“真”,永远比“浮夸”更有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