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刘欢总说“冠军不音乐”?他看透了音乐的什么真相?

提到刘欢,乐坛没人会摇头——从好汉歌到弯弯的月亮,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千万次的问,他的嗓音是刻在一代人DNA里的时代声音。但鲜少人知道,这位坐拥无数“顶流”头衔的音乐人,却在公开场合多次对着镜头说:“音乐比赛里,冠军往往不是最懂音乐的人。”

刘欢对冠军

01 他见过的“冠军”,后来都去哪儿了?

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,刘欢坐在导师椅上,看着冠军梁博站上舞台,只说了一句话:“这孩子,可能不会为了‘冠军’两个字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。”后来梁博拿了冠军,却在巅峰期选择隐退,三年后才带着新歌回来,唱得还是最初那股子摇滚的“拧巴”。

刘欢对冠军

那之后刘欢当了好歌曲导师,看到太多“为冠军而生的选手”:有人刻意模仿风格,有人迎合市场口味,有人甚至把“夺冠”当作进入娱乐圈的跳板。有个夺冠选手私下跟他抱怨:“刘老师,我唱得比他们都好,为什么观众不投票?”刘欢递给他一杯水,慢慢说:“观众投的不是‘技巧’,是‘记住你’——你记得他们吗?”

他见过太多冠军:选秀时代的、综艺里的、音乐节的……有人捧着奖杯红了几年,很快消失在流量里;有人坚持做自己,哪怕没拿冠军,作品却被翻唱了十几年。刘欢不是不知道“冠军”的光环,而是太清楚——那光环背后,是无数个被“冠军”绑架的音乐人。

02 “冠军不是目的,是音乐的自然结果”

有次采访被问:“你会不会因为选手想拿冠军,就给他们更高分?”刘笑了,手指敲着桌面:“你见过哪个音乐家是奔着‘冠军’去写歌的?贝多芬写命运的时候,想的是拿奖吗?周杰伦写双截棍的时候,想的是夺冠吗?”

他总跟选手说:“音乐是‘走心’的事,不是‘走赛场’的事。你把一首歌唱到自己心里,观众才能听到你心里。”2018年好声音有个叫邢晗铭的姑娘,唱法怪异,像“在云端跳芭蕾”,很多人觉得她“不配拿冠军”。刘欢却力挺她:“她的歌里有别人没有的画面感——冠军不应该是‘最标准’的,而应该是‘最特别’的。”最后邢晗铭没夺冠,但刘欢说:“她可能拿不到冠军,但她会是个好歌手。”

在刘欢看来,音乐比赛里的“冠军”,更像是个副产品——你专注做好音乐,热爱你的音乐,听众自然会认可你。刻意追求冠军,反而会丢了音乐的本真:“就像你做饭,想着‘这道菜要拿金奖’,火候、盐分都会变,最后做出一道没有灵魂的菜。”

03 他为什么敢跟“冠军”较真?

很多人不解:刘欢在乐坛的地位早就无可撼动,为什么总对“冠军”这种“流量密码”不屑一顾?答案或许藏在他说过的一句话里:“音乐是棵树,冠军是片叶子,叶子会掉,树还在。”

他曾拒绝过某选秀节目的高价邀请,原因很简单:“他们跟我说‘要找有冠军相的选手’,我想说‘音乐哪有什么冠军相’?”在他眼里,音乐的价值从来不在“拿奖”的多少,而在“能不能传下去”。他做中国好声音不是为了捧冠军,而是为了让更多人听到“好音乐”;他教学生不是为了让他们拿奖,而是让他们“懂音乐”。

有个学生问他:“刘老师,我写了一首歌,不想改,但导师说改了才能拿冠军,怎么办?”刘欢看着他,认真地说:“如果你觉得这首歌代表了你,那就别改——冠军可能错过你,但音乐不会。”

04 我们到底在追“冠军”,还是追“自己”?

这几年,看着无数选秀节目里选手哭着想拿冠军,看着粉丝为了偶像“打投”熬夜,刘欢总叹气:“他们忘了,音乐的根,是‘打动人’,不是‘打败人’。”

他在一次音乐节上,看到台下有人举着“冠军是我的”的牌子,唱完歌后没聊音乐,反而说了个故事:“年轻时我参加比赛,也想过拿冠军,后来发现,当你站在台上,观众跟着你的歌鼓掌、流泪,那种感觉,比什么冠军都重。”

是啊,刘欢为什么总说“冠军不音乐”?因为他见过太多人被“冠军”困住,忘了自己为什么爱上音乐;他知道真正的音乐人,不需要“冠军”来证明自己——就像他,没有参加过任何选秀,却成了几代人心里的“音乐冠军”。

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:我们在追求“冠军”的时候,是在追求那个头衔,还是在追求那个能让自己骄傲的“自己”?就像刘欢唱的从头再来: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;看成败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。”音乐的冠军,从来不是某个舞台的奖杯,而是那些被你歌声打动的人,和你心中那份永远滚烫的热爱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