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当年说黄绮珊“浑身是宝”,为何这评价成了乐坛“隐秘口碑”?

说起来,乐坛里的“慧眼识珠”不少,但能让一个沉寂十多年的歌手瞬间被记住的,除了刘欢那句“浑身是宝”,怕是再找不出第二个了。

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,黄绮珊穿着简单的黑裙站在台上,开口唱灯塔时,台下不少人还在翻节目手册找她的名字——前一年她还在酒吧驻唱,连很多年轻乐迷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。而台上担任导师的刘欢,听完前奏手就在桌面上轻轻敲,等她唱完高音段落,刘欢直接拿起话筒,声音里带着点“终于等到”的兴奋:“黄绮珊,你知道吗?你这是在‘酿音乐’,不是‘唱’。我听过太多技巧,但你这声音,是从骨头缝里出来的,浑身都是宝。”

这话当时没被剪进正片,却在后台传开了。后来有网友扒出花絮,刘欢说完还补了句:“怎么现在才让大家听到?”这句话,简直像给黄绮珊的职业生涯按下了“重启键”。

刘欢对黄绮珊评价

“浑身是宝”不是随便夸的:刘欢看到的,是别人没挖出来的“矿”

可能有人会说,刘欢作为乐坛前辈,夸新人不是常事?但你看他后来评价其他歌手,要么是技巧“无可挑剔”,要么是风格“独树一帜”,却很少用“浑身是宝”这么重的词。这四个字背后,藏着他几十年对音乐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黄绮珊年轻时其实挺“红”的。90年代初就和毛宁、杨钰莹一起出专辑,唱过慢慢陪着你走这样火遍大街小巷的歌,但那时候的她,被公司包装成“甜歌”歌手,自己却总觉得“拧巴”——“我明明想唱爵士、唱蓝调,却要对着镜头笑得特别甜。”后来她干脆退圈,结婚生子,靠驻唱养家,一沉寂就是十多年。

直到歌手前,她还在北京一家酒吧唱,有时台下没几个人,她就对着音响自己练声。刘欢为什么能一眼看出她的“宝”?因为他在节目里选歌时,特意让组里人去扒了些小众歌手的现场,就遇到了黄绮珊在酒吧的录像。他后来在一次采访里说:“那声音,像块没开刃的宝剑,藏在鞘里十年,锋芒没钝,只是没遇上出鞘的人。”

你看,真正的高手评价人,从不是看“有没有名”,而是看“有没有魂”。黄绮珊的“魂”,就是她对音乐近乎偏执的较真——练声时一个高音能反复唱二十遍,直到自己耳朵“起茧”;为了找准一首歌的情感,能把前后三年的经历都揉进去。这些“看不见的功夫”,刘欢看到了,所以他敢说“浑身是宝”,这不是客气,是觉得“这么好的东西,不该被埋没”。

从“酒吧歌手”到“黄绮珊”:一句评价,推开了多少扇门?

歌手之后,黄绮珊一夜之间成了“黄妈”,专辑卖断货,商演邀约排到半年后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刘欢那句“浑身是宝”,不仅是对她实力的肯定,更像给她递了一把“钥匙”——钥匙打开的,不只是流量的大门,更是行业对“实力派”的重新定义。

那时候乐坛正刮“流量风”,很多新人靠综艺、靠话题上位,唱功却被观众“自动忽略”。刘欢作为歌手的音乐总监,其实一直想扭转这种风气。他力排众议让黄绮珊踢馆,在后台给她打气:“别怕,唱你的,这里有耳朵听得懂。”后来她夺冠,刘欢在后台抱着她说:“你看,好音乐,永远有人等。”

这句话,其实也说给所有藏在“角落”的实力派听。就像黄绮珊后来在一次采访里说的:“刘欢老师那句话,不是让我‘火’,是让我知道——我坚持的那些,是对的。”

这么多年,为什么我们还记得这句评价?

转眼十年过去,乐坛新人换了一茬,但“刘欢说黄绮珊浑身是宝”这句话,依然时不时被乐迷提起。为什么?因为它背后藏着的,不只是对一个歌手的认可,更是对“好音乐”的敬畏。

现在的娱乐圈,太多人追求“爆款”“速成”,一首歌火几天就扔,一个歌手靠人设撑起流量,但刘欢那句“浑身是宝”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浮躁里最缺的东西——“沉淀”。黄绮珊用十年沉寂养出来的“宝”,刘欢用几十年经验练出来的“眼”,加在一起,才是娱乐圈最该有的样子:你用心出作品,我用心识人才。

所以下次再有人问“乐坛还有没有伯乐”,不妨想想刘欢当年在歌手后台说的话——“怎么现在才让大家听到?”这句话里,有遗憾,有庆幸,更有对“好东西永远不会埋没”的笃定。

毕竟,真正的“宝”,蒙上灰尘也终会发光;而真正懂“宝”的人,永远会把“眼睛”擦亮,等它露出光芒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