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早年被邓丽君“难倒”?从模仿到致敬,他为何说“她教会我们怎么唱歌”?

1990年春晚后台,23岁的刘欢攥着节目单反复摩挲,手心沁出的汗把纸张浸出了毛边。轮到他上台前,化妆师突然捅捅他:“刚才您听邓丽君小姐的再见我的爱人,眼圈怎么红了?”他猛地一怔,胡乱抹了把脸:“哪儿……沙子迷眼了。”可所有人都知道,后台的玻璃窗紧闭,哪来的沙子?

刘欢对邓丽君

那一年,邓丽君没有来央视春晚,但她的歌声在后台的录音机里循环了整整一个下午。刘欢躲在角落里,跟着录音轻轻哼“不要问我一生经过多少事”,一抬头,对上同事关切的目光,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邓老师的歌,像羽毛轻轻扫心尖,你根本舍不得唱大声,生怕惊碎了它。”

模仿“邓丽君”的日子:那个让少年刘欢“夜不能寐”的颤音

刘欢对邓丽君

很少有人知道,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音乐学院,总有个大男孩抱着录音机,在琴房一待就是一天。磁带A面是贝多芬,B面是邓丽君——这两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歌手,却共同构成了刘欢音乐世界的“阴阳两面”。

“刚开始学唱歌,总觉得邓丽君的歌‘简单’。”多年后刘欢在访谈里回忆,“不就是甜蜜蜜嘛,‘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’,多容易?”可真开口唱,他才发现自己像个“五音不全的孩子”。邓丽君的“气声”像一根羽毛,在嗓尖上打转,他却总掌握不好那个“度”,要么成了无力的气音,要么像在使劲掐着脖子喊。

有次他跑到老师家里,红着脸说:“我想学邓丽君的小城故事,可她唱‘小城故事多’的‘故’字,为什么听起来像在撒娇?老师您说,这‘撒娇’怎么练?”老师哭笑不得:“邓丽君的撒娇是天生的,是骨子里的东西,你一个大老爷们儿,学什么撒娇?”

刘欢不死心,对着磁带一句一句抠。他发现邓丽君的“颤音”不是机械的抖动,而是像微风吹过湖面,每个尾音都带着自然的波动。为了练这个“颤音”,他每天含着一片小石头,对着镜子“啊——啊——”地喊,练到嗓子沙哑,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“没天赋”。

“直到有一天,我听她唱再见!我的爱人,突然明白了。”刘欢说,“她的歌声里没有技巧,全是故事。你听‘再见啦!我的爱人’,那声叹息里,是分手的不舍,是对过去的怀念,还有对未来的迷茫——什么技巧能比这种‘真实’更有力量?”

邓丽君教会刘欢的事:除了唱歌,更是“中国人怎么表达情感”

1983年,刘欢大学毕业,在中央音乐学院教视唱练耳。课堂上,他总对学生说:“唱歌不是比谁嗓门大,是比谁能让人‘共情’。”这句话,正是邓丽君教他的。

“小时候我们听邓丽君的歌,家长总说‘靡靡之音’。”刘欢曾在节目中感慨,“可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偷偷学?因为她的歌声里,藏着我们想说却不敢说的心事。”他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月亮代表我的心时,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——“你问我爱你有多深?我爱你有几分?我的情也真,我的爱也真,月亮代表我的心。”这句歌词,比任何山盟海誓都真诚。

邓丽君的“共情”,让刘欢重新理解了“中国人的情感表达”。中国的传统戏曲讲究“含蓄”,邓丽君则把这种“含蓄”用流行音乐的方式带了进来——她不说“我爱你”,而是说“月亮代表我的心”;不说“我好想你”,而是说“小城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”。她的歌声里,没有西式流行乐的直白呐喊,却有着东方情感的细腻与缠绵。

“我后来唱弯弯的月亮,为什么很多人觉得‘有味道’?因为邓老师已经给我打了样——好的中国风,不是堆砌古诗词,而是用现代的旋律,讲中国人的情感。”刘欢说,“邓老师是‘教父’,她教会了我们这一代人,怎么用中国人的嗓子,唱出中国人的心情。”

从“模仿”到“致敬”:刘欢用音乐替邓丽君“续写故事”

2015年,邓丽君逝世20周年,刘欢在“我是歌手”舞台上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。没有华丽的编曲,只有他坐在钢琴前,轻轻弹唱:“你问我爱你有多深……”唱到“我的情也真”时,他突然停顿,眼里泛着泪光。

“邓老师不在了,但她的歌还在。”刘欢在后台说,“我想替她告诉所有人,好的音乐永远不会消失。”

这些年,刘欢无数次在演唱会上唱邓丽君的歌。他从不刻意“模仿”邓丽君的声音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,重新诠释那些经典。比如他唱甜蜜蜜,会把原曲的轻快,改成略带叙事感的深情;他唱我只在乎你,会在结尾加一段钢琴即兴,像是在和过去的“自己”对话。

“有人说‘刘欢毁了邓丽君的歌’,我听了只是笑笑。”刘欢说,“邓丽君的歌是‘种子’,我们这些后辈,是‘浇水’的人。种子不会因为不同的人浇水,就失去生命力,反而会长出不一样的花。”

2023年,刘欢在一场音乐节上,突然清唱起了千言万语。台下几万观众跟着他一起哼:“不知道为了什么,忧愁它烦着我……”唱到结束时,他鞠了一躬,轻声说:“邓老师,您听,现在,有很多人在唱您的歌了。”

从“过去式”到“未完待续”:为什么我们永远需要邓丽君?

有人说:“邓丽君是华语乐坛的‘过去式’,毕竟她没经历过CD时代,没刷过短视频。”可刘欢却说:“好的音乐从没有‘过去式’,只有‘进行时’。”

他记得有一次,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,一个00后学生问他:“刘老师,我奶奶总听邓丽君,说她的歌‘比现在的歌都有味道’,这是为什么?”刘欢笑了,他打开手机,放了段偿还给学生听:“你听听,她唱‘偿还那些甜蜜的誓约’,每个字都像在跟你讲故事,现在的歌,有多少能做到?”

邓丽君的歌,之所以能“穿越时空”,是因为她唱的是“共通的情感”。无论你是50后、60后,还是00后、10后,听到月亮代表我的心,都会想起初恋的懵懂;听到我只在乎你,都会明白爱情的纯粹。

就像刘欢说的:“邓丽君不是‘歌星’,她是‘符号’——代表着华语乐坛最真挚的情感,最纯粹的音乐。只要还有人需要这种‘真挚’和‘纯粹’,她的歌就不会过时。”

如今的刘欢,依然会在半夜里,听邓丽君的歌。他说:“听她的歌,就像回到了小时候,像妈妈在耳边轻轻哼着摇篮曲,安心,又温暖。”

或许,这就是最好的传承:邓丽君给了我们仰望星空的勇气,而刘欢们,则带着这份勇气,把星光,洒向了更多人的心里。

毕竟,好的音乐,从来不会“消失”,它只会换一种方式,继续陪着我们长大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