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以为刘欢的“富婆”妻子,只是有钱那么简单吗?

提到刘欢,脑子里自动播放好汉歌的雄浑、弯弯的月亮的温柔,可说起他的妻子卢璐,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还是:“哦,就是那个被网友调侃‘刘欢被富婆拿捏了’的女人。”但真要把“富婆”这顶帽子扣在卢璐头上,仔细想想,这标签是不是也太薄了?

刘欢富婆

说起来,卢璐的“富”还真跟“豪门暴发户”不沾边。她打出生就含着金汤匙——父亲是资深外交官,母亲是著名医生,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,法语说得比中文还溜,21岁就进了外交圈,给当年来华的外国政要当翻译,妥妥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可你说她“有钱”?其实卢璐自己后来在采访里笑过:“家里条件是不错,但哪有网上传的那么夸张,我当年看上刘欢,可不是因为他能‘吃软饭’。”

1988年,对刘欢和卢璐来说都是关键年。那会儿刘欢刚唱完少年壮志不言愁,在音乐圈崭露头角,但口袋里比脸还干净——住着筒子楼,演出一场才20块钱,连件像样的西装都得赊账。而卢璐呢,刚结束一段失败的婚姻,带着2岁的女儿,在外交部过着朝九晚五的体面生活。俩人是在一次酒会上认识的,朋友介绍时,刘欢还紧张得抓起酒杯猛灌,结果呛得满脸通红,反倒是卢璐笑着递了张纸巾:“刘老师,你唱歌那么厉害,喝个酒怎么还紧张啊?”

刘欢富婆

就是这抹温柔的松弛,让刘欢动了心。他开始追卢璐,用最“土”却最真诚的方式:下大雨了,扛着伞在外交部门口等两小时;知道卢璐爱吃巷子口的豆腐脑,凌晨五点排队买好送到她家;甚至为了学几句法语,把单词表贴在床头,天天背到睡着。卢璐曾打趣:“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轴的人,我出差半个月,他愣是给我写了30封信,全是用中文夹杂着我教的法语歪歪扭扭写的。”

1990年,俩人结婚,没办婚礼,没请宾客,就带着刘欢母亲、卢璐女儿和几个好友,在馆子里吃了顿饭。刘欢拿出了全部积蓄——800块钱,给卢璐买了枚戒指。卢璐戴着戒指,笑着对他说:“以后我赚钱养家,你安心唱歌,行不行?”刘欢眼圈一红:“好,以后我赚钱养家,你安心做你的外交官。”

可婚姻哪有那么多“一语成谶”。刘欢的歌唱得越来越红,从北京奥运会到春晚,身价翻了又翻;可卢璐却为了家庭,辞去了外交官的工作。有人说她“傻”:放着那么好的工作不要,在家当全职太太?卢璐后来在一次访谈里说:“刘欢在外面闯,需要有人给他兜底。我懂他的敏感和脆弱,知道他成名后最需要什么——是一个能让他把后背交给家的人。”

是啊,刘欢的“憨”和“轴”,只有卢璐懂。他成名后拒绝无数商演,因为觉得“有些歌不能卖”;他发胖到200多斤,自卑到不敢见人,是卢璐拉着他的手说:“你唱弯弯的月亮时,在我眼里就是全世界最帅的男人”;他女儿上学被人嘲笑“你爸胖得像熊”,是卢璐带着孩子去找校长,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老公的体重,换不来你学校一个尊重吗?”

最让人佩服的,是卢璐从“外交官”到“刘欢背后的女人”的转型。她不做依附者,而是成了刘欢的“事业合伙人”。刘不懂英文,她就跟着一起学,帮他翻译国外的音乐资料;刘欢想办校园演唱会,她跑遍联系全国高校,一个一个谈场地;甚至刘欢的头发白了,她调侃着说:“正好,像个老艺术家,比你染发有味道。”

所以现在回头看,“刘欢的富婆妻子”这句话,是不是太肤浅了?卢璐的“富”,从来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,而是她骨子里的教养、面对生活时的通透,和对刘欢那份“不问前程,只问真心”的懂得。真正的“富婆”,不是给男人多少零花钱,而是能在男人迷茫时给他一盏灯,在他骄傲时泼一盆水,在他低谷时把他从泥坑里拉出来。

刘欢曾在节目里说:“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,不是唱了多少歌,而是遇见卢璐。”而卢璐却说:“我不是富婆,我只是刘欢的‘头号粉丝’和‘终身监护人’。”

你看,好的婚姻哪有什么“下嫁”或“高攀”,不过是两个独立的灵魂,互相成就,彼此成全。刘欢给了世界无数经典歌曲,而卢璐,给了刘欢一个可以安心做“刘欢”的家。这哪里是“富婆”,这是宝藏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