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除了“歌坛常青树”,还曾是哪所学校的“宝藏老师”?

提起刘欢,大多数人脑中浮现的,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弯弯的月亮里温柔缱绻的声线,是中国好声音里戴着墨镜、认真点评的导师形象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歌者,还有一个沉甸甸的身份——整整36年教龄的“刘老师”。

刘欢哪个学校老师

从中央音乐学院学生,到讲台上的“刘老师”

刘欢与中央音乐学院的缘分,比很多人的想象更深。1981年,19岁的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(以下简称“央音”)音乐学系,从那时起,这所院校就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。1987年硕士毕业后,他选择留校任教,从助教、讲师到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一待就是三十多年。

刘欢哪个学校老师

“讲台和舞台,其实都是传递音乐的地方。”刘欢曾在采访中这样说。在央音,他主要教授西方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等课程,偶尔也会分享自己多年的演唱经验。有趣的是,这位平日里在舞台上气场全开的歌者,站在讲台上却格外温和。有学生回忆,刘欢上课从不照本宣科,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知识点——讲巴赫时会聊他当年的生活窘境,讲贝多芬时甚至会模仿作曲家失聪后的挣扎,让原本枯燥的音乐史变得像“连续剧”一样生动。

学生眼里的“宝藏老师”:严格又温暖

“刘老师的课,永远提前半小时抢不到座位。”这是央音学生间流传的一句话。尽管刘欢的演艺事业越来越忙,但他给本科生上课却从未缺席,甚至会把演唱会档期调开,只为不耽误学生的课程。

他对学生要求严格,尤其是对学术态度。有一次,一名学生在论文里引用了二手资料却没有标注,刘欢当场指出:“做学问要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前人的心血。”但他从不吝啬鼓励。一位曾因不敢在舞台上唱歌而自卑的学生,在刘欢的鼓励下慢慢打开心扉,后来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音乐剧演员。“刘老师说,‘唱歌和做人一样,别怕出错,重要的是把心里的东西说出来’。”这位学生至今保存着刘欢写给他的便签。

更有趣的是,刘欢还经常“跨界”给学生上课。他会带着学生去听音乐会,结束后坐在台阶上一句句分析唱腔;甚至会在课堂上即兴演奏钢琴,告诉大家“好的音乐,是能让听众看见画面的”。这种“理论与实践结合”的教学方式,让很多学生觉得“上刘老师的课,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”。

歌手与教师的“双重身份”,哪个更让他着迷?

有人问刘欢,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的“刘欢”,和讲台上循循善诱的“刘老师”,哪个更像是“真实的自己”?他笑着说:“都是我啊。唱歌是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,教书是把这份理解传递给年轻人,两者一点也不矛盾。”

事实上,这两个身份一直在相互滋养。舞台上的演唱经历,让他对音乐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的体悟,而这些感悟又成了他课堂上的“鲜活案例”;而教学中的思考,又反过来让他在演唱时更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。比如在教学生唱民歌时,他会强调“要唱出泥土的味道,因为音乐从来不是空中楼阁”;而在自己演唱千万次的问时,他也会想起课堂上对学生说的“情感是音乐的灵魂,没有真情实感,技巧再华丽也没用”。

为什么说“刘老师”的身份,比歌者更少人知道?

尽管刘欢在音乐教育领域的贡献不小,但相比之下,大众对他“教师”身份的认知显然不如“歌手”来得深刻。这或许是因为,娱乐圈的聚光灯总是更偏爱舞台上的光芒,而讲台上的付出,往往需要时间才能被看见。

但刘欢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光环。他曾说:“教出来的学生比我优秀,这才是最好的‘成功’。”如今,他的不少学生已经成为音乐界的中坚力量,有的在音乐学院任教,有的成了知名作曲家,有的活跃在歌剧舞台上——每当看到学生们取得成绩,他比自己拿了奖还要开心。

写到最后:不只是“刘欢”,更是“音乐传承者”

从央音的学生到央音的老师,从好汉歌到向天再借五百年,刘欢用半个世纪的时间,在音乐的道路上走着两条看似不同、却始终交织的路:一条是用自己的声音打动世界,另一条是用自己的经验点亮未来。

下次当你听到刘欢的歌时,不妨想想:这位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歌者,或许刚刚在讲台上,对学生们说:“音乐的本质,是让人的心更靠近。”而这,或许正是他作为“刘老师”,最动人的地方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