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和“1005”:那个把歌唱成“丰碑”的男人,为何从不靠流量上位?

深夜12点的北京,某老旧小区的灯光零星亮着,三楼的一扇窗总透出微弱的光——刘欢又在练琴了。琴谱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像爬行的蚂蚁,台灯旁的日历被红圈圈了个“1005”,这不是什么特殊日子,只是他今年第1005次在凌晨修改新歌的旋律。有人问他:“都年过六十了,还这么拼干嘛?”他扶了扶眼镜,笑着指了指墙上的唱片:“你看这张弯弯的月亮,当年录了1005遍才满意,现在写歌,哪敢糊弄?”

刘欢1005刘欢

“1005”不是数字,是他对音乐的“偏执”

1987年,刘欢攥着自己写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走进录音棚。那时的他还是个北师大青年教师,为了录好一句“一声声呼唤喊醒了黄河万古流”,他在棚里站了整整7个小时。录音师劝他:“刘老师,差不多得了,这版情绪够到位了。”他却摆摆手:“不对,这个‘喊’字里少了一点‘根’的感觉,再来一次。”这一来,就是1005遍——汗水浸透了衬衫,嗓子沙哑得像砂纸,可最后那句从喉咙里迸出的呐喊,真的让黄河水仿佛在耳边奔涌。后来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,没人知道,这1005遍背后,是一个人对音乐的较真。

刘欢1005刘欢

好汉歌更不用说了。98版水浒传筹拍时,导演找到刘欢,希望他写一首能代表梁山好汉的歌。他泡在图书馆啃水浒传,翻到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”那段,突然拍大腿:“得有股子粗粝的劲儿!”为了找到这股“劲儿”,他跑去天津码头听工人号子,去山西乡下听老汉唱山歌,甚至跟着戏班子吊嗓子。第一次交的demo,导演说:“太文雅了,得像从泥地里长出来的。”他又推翻,从旋律到咬字改了1005遍,直到最后那句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吼出来,整个剧组都拍案叫绝。后来这首歌成了刻在一代人DNA里的BGM,可谁还记得,这1005遍的“推倒重来”?

从“导师”到“引路人”:他给的1005次“较真”,改变多少人的命运?

刘欢1005刘欢

2012年,刘欢登上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。那时的选秀节目遍地开花,导师们靠“毒舌”“抢人”博眼球,他却像个老学究,拿着本子逐句听学员唱歌。有个叫梁博的年轻人,唱原创时有点跑调,其他导师都想淘汰,刘欢却举手:“等一下,我听到了歌里的真诚。这孩子心里有东西,只是还没找到表达它的方式。”接下来的1005天,他私下给梁博打电话聊创作,带他去录音棚体验编曲,甚至把自己珍藏的唱片借给他听。后来梁博拿了冠军,却消失在大众视野,很多人说刘欢“白费功夫”,他却说:“音乐这东西,急不来,他需要1005天的沉淀,我等得起。”

更让人动容的是他对待素人的态度。2018年,他在歌手节目里唱了从前慢,舞台背景是爷爷年轻时的照片。有人问他:“为什么选这么冷门的歌?”他说:“我爷爷临终前跟我说,‘人这一辈子,慢下来才能看清自己’。现在大家都太快了,我想用这首歌,给那些被推着走的人1005秒的喘息。”节目播出后,无数观众给他写信,说“听着听着就哭了,好像突然找到了生活的节奏”。这哪里是唱歌?分明是用1005秒的温度,治愈了一代人的焦虑。

娱乐圈不缺“流量”,缺像他这样的“真”

这些年,刘欢很少上综艺,不拍广告,连微博都停更了很久。有人笑他“过时了”,他却说:“唱歌是我的本分,不是用来换名利的工具。”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,他默默给武汉捐款1005万,却不让媒体宣传,后来还是网友扒出捐款记录,他才轻描淡写地说:“我爸妈都是医生,从小教我‘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’,这钱不算什么。”

他身体不好,多年前就因脂肪肝做过手术,医生让他戒酒、注意休息,可一进录音棚,他就把“健康”抛到脑后。去年他出新专辑,工作人员劝他:“刘老师,今天录两首就歇歇吧。”他却说:“不行,这首歌的副歌总差一点感觉,再来1005遍也得练。”直到凌晨四点,他才满意地合上琴谱,笑着说:“今天的‘1005’,值了。”

写在最后:娱乐圈的“1005”,是时间的答案,也是初心的回响

现在回头看,刘欢的“1005”从来不是数字游戏——是他用30多年的音乐生涯,告诉所有人:真正的艺术,靠的是1005次的打磨;真正的人品,靠的是1005天的坚守;真正的热爱,是哪怕全世界都说你“过时了”,你依然愿意为心里那团火,再坚持1005天。

有人说他是“乐坛活化石”,可我觉得,他更像一面镜子,照得清娱乐圈的浮躁,也照得见初心的可贵。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或许我们缺的,从来不是曝光度,而是像刘欢这样,愿意用1005遍的认真,对待每一首歌、每一次登台、每一个人的“真”。

那么问题来了:当所有热闹都散去,有几个歌手,能像刘欢一样,让听众记得住的,永远不是绯闻和热搜,而是那些刻在时光里的旋律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