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“喂鸡”都能上热搜?他院子里的芦花鸡,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?

这几天刷娱乐圈新闻,差点以为误入了农家乐直播间——“刘欢 喂鸡”四个字赫然挂在热搜榜上,点进去才发现,原来这届网友的“盯梢”对象,不是顶流的新戏、也不是鲜肉的恋情,而是音乐圈里那位“不务正业”的歌神,正蹲在他家小院里,一脸宠溺地给一群芦花鸡撒饲料。

照片里,刘欢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卫衣,帽檐压得低低的,脸上没什么“歌神”的架子,倒像个每天和土地打交道的邻家大叔。他手里捧着个旧瓷碗,玉米粒从指缝里漏下去,一群毛茸茸的小鸡仔“叽叽喳喳”围着他转,他嘴里还念叨着:“慢点吃,都有,别呛着。”这画面,和我记忆里那个在好声音舞台上戴着帽子、声音一开就惊艳全场的导师,简直是两个世界。

其实要说刘欢和“鸡”的缘分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早年间就有媒体拍到过他在北京郊区的院子,那里没有豪华的装修,反倒像个迷你农场:几棵果树下,几只散养鸡悠闲地刨食,刘欢端着碗跟在后面,时不时弯腰捡起被鸡啄掉的菜叶,嘴里说着:“这帮小家伙,挑食比我还厉害。”当时就有网友调侃:“刘老师的院子,怕是比录音棚还热闹?毕竟鸡都听他唱好汉歌长大的吧?”

刘欢-喂鸡

现在想想,这调侃倒也不是没道理。你见过哪个明星,把“养鸡”当成日常放松的?刘欢偏偏就做了。他曾在一档访谈里说:“这些年唱歌、当导师,节奏快得像赶场,可心里总空落落的。后来有朋友送了我几只小鸡,说养着解闷,没想到这帮小家伙,倒成了我的‘减压神器’。”

他说这话时眼睛亮亮的,像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。原来那个在舞台上唱“大河向东流”时能吼出千军万马气势的男人,下了台,最大的乐趣就是蹲在院子里,看鸡啄米、看它们扑腾着翅膀跳上矮墙,甚至能记住哪只鸡爱抢食,哪只鸡胆小总躲在后面。这种烟火气的细节,比任何“敬业人设”都戳心——毕竟,能把养鸡养出生活味道的人,从来都不是在“演戏”,而是真的热爱这样的日子。

有人可能会问:刘欢缺钱吗?缺关注度吗?显然不缺。他一首弯弯的月亮就能承包一代人的青春,当中国好声音导师时,一句“你的声音里有故事”让多少选手红了眼眶。可他偏偏选择了“喂鸡”这种方式回到公众视野,还乐此不疲。

这大概就是刘欢的“清醒”吧。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,太多明星抢着上热搜、立人设,他却总能躲进自己的小院,和鸡、和花草、和柴米油盐作伴。他曾说:“人呐,不能总飘着,得知道根在哪。我的根,就是普通人的生活。”你看,他从不刻意“接地气”,因为骨子里的真诚,比任何“人设”都更有说服力。

这次的“喂鸡”热搜下,评论区的画风也挺有意思:“原来会唱歌的人,连喂鸡都这么有艺术感?”“刘老师,下次直播喂鸡吗?我们想听从头再来伴奏版喂鸡!”“这鸡听着歌长大的,走路是不是都带节奏?”玩笑归玩笑,但字里行间,全是网友对这个“反套路”明星的喜爱。

是啊,谁不喜欢真实的刘欢呢?他会在舞台上全力以赴,也会在生活中蹲下来喂鸡;他会在节目里认真点评,也会在微博里自嘲“发福了,都是鸡喂的”。这种“顶级歌手”和“普通男人”的无缝切换,反而让他离我们更近了。

从1990年唱响亚洲雄风到如今蹲在院子里喂鸡,刘欢的几十年,有巅峰,有平凡,有聚光灯下的辉煌,也有鸡鸣犬吠里的安稳。而他和那些芦花鸡的故事,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解:真正的艺术,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,它藏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瞬间里,就像那碗被鸡啄得干干净净的玉米粒,简单,却有滋有味。

所以啊,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在喂鸡”,别急着划走——毕竟,能在音乐里守住山河,在生活中守着烟火的人,才是真歌神啊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