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一首歌里的“一拜”,为何能让30年后的观众依然热泪盈眶?刘欢的这一拜藏着怎样的匠心?

你能想象吗?现在95后、00后刷短视频时,偶然撞到刘欢唱这一拜的画面,评论区总能刷屏“DNA动了”;70后、80后听着前奏一响,眼前自动切换出桃园结义的经典画面——这首歌就像一瓶老酒,越品越有后劲,而酿酒的人,叫刘欢。

很多人不知道,这一拜其实是刘欢“被迫”接下的活儿。1994年,三国演义剧组找他唱主题曲时,他刚从国外回来,嗓子还带着时差,加上“英雄歌”早已被各种影视剧唱腻,他本想推掉。但翻开剧本,看到“桃园三结义”那几页,刘欢突然愣住了:“三个大男人,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,这种情义,现在还有吗?”他当场打电话给导演:“唱,但我要按我的想法来。”

他的“想法”,藏在了每一个音符里。有人统计过,这一拜全长不到3分钟,刘欢却用17个“气口”把“情”字揉碎了唱。开头“这一拜,春风得意锦蹄飞”,他的声音是轻盈的,带着少年意气,像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初遇时的那种雀跃;到“这一拜,保国安民志不摧”,声线突然沉下来,像铁铸的誓言,带着千钧之力;最后“此番征途险阻多,兄弟同心金换玉”,尾音微微颤抖,不是哀伤,是把“生死与共”酿进了骨头里。

刘欢(这一拜)

当年录音时,录音师说:“刘欢,这句‘一拜天地’的‘拜’字,能不能少点颤音?”他摆摆手:“你知道桃园里那棵桃树吗?风吹过时,叶子会抖,那不是虚弱,是情太重,压得枝叶都沉了。”后来剧组看样片时,导演高希希说:“每次听到刘欢唱‘兄弟同心金换玉’,我都想带着兄弟们喝一杯,不是庆功,是告诉他们,这情义,没白费。”

更绝的是刘欢对“留白”的把握。副歌反复唱“这一拜”,他却从不用嘶吼来堆砌情绪,反而像是在耳边说悄悄话。有次他在采访中说:“情义不是喊出来的,是品出来的。就像老哥俩喝酒,喝到酣处,话不用多说,一个眼神就懂。”所以这一拜里,你听不到技巧的炫耀,只能看到一个歌者把心掏出来,对着观众说:“看看,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情义。”

30年过去了,娱乐圈换了一拨又一拨“神曲”,有的靠流量炒作,有的靠节奏洗脑,但这一拜始终在KTV里被抢着唱,在毕业典礼上被集体合唱,甚至在中秋晚会上成为连接游子与家乡的纽带。为什么?因为它唱的不是遥远的古代,是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“信”——对朋友的信,对承诺的信,对家国的信。

说到底,刘欢的这一拜哪是一首歌?他是用38年的音乐功底,给浮躁的时代递了一面镜子。照见我们骨子里还在的“义”,也照见娱乐圈最缺的东西:对艺术的敬畏,对情义的珍视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到这一拜,别急着划走。静下心来听,你会明白:真正的好作品,从不是靠“上新”抢眼球,而是靠“走心”穿越时光。就像刘欢站在那里,不用开口,你就知道——这个男人,值得你“一拜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