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歌里,究竟藏着多少我们藏了一生的情怨?

深夜十点,手机随机播放到弯弯的月亮,蓦然间那句“我的心充满惆怅,不为那弯弯的月亮”钻进耳朵时,你有没有突然停下手里的动作?

不是为旋律,而是为那句唱得轻却又重得像石头的“惆怅”。刘欢的歌,好像从来不是用来当背景音的——你总能在某个转音、某个气口,撞见自己不敢面对的“情怨”。不是歇斯底里的哭喊,是裹在厚厚茧子里的疼,像冬夜里温在炉上的酒,看着暖,抿一口才知烫心。

一、他的“情怨”,从不是“小情小爱”的抱怨

刘欢 歌曲 情怨

有人说,刘欢唱“情怨”,总带着点“旁观者的通透”。可你细品千万次的问里“千万里,我追寻着你”,哪里是追问爱情?分明是一个人对命运的诘问,对不得的答案的执拗。这种“情怨”,早就超出了男女之间的爱恨,更像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的那个“结”:对求不得的耿耿于怀,对“如果当初”的反复咀嚼。

他唱从头再来,沙哑的声音里听不出半点自怨自艾,倒像是一个摔过跤却拍拍土说“没事,再来”的前辈。可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处——2000年前后,多少下岗工人把它当成了精神支柱。刘欢没刻意煽情,只是把普通人的“不甘”和“委屈”,用最稳的声线托起来,让你听着听着,突然就想:原来自己吃的苦,有人替唱出来了。

二、那些“情怨”,都是他从生活里“捡”来的石头

刘欢自己总说:“我不写酸掉牙的情歌,唱的都在生活里滚过。”你知道好汉歌是怎么诞生的吗?1998年拍水浒传,导演非要他“带点江湖气”,他跑到山东水浒影视城,跟当地渔民喝酒听故事,喝到微醺时听见有人吼“大河向东流哇”,那股子野性和苍凉一下子撞进心里。后来唱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,他真的一拍桌子站起来吼的——那哪是在唱歌,是在替天底下所有“看不惯”的人,喊一口憋屈气。

还有千万次的问,最初是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。他去美国探班王姬,看见纽约地铁口的流浪汉,想起刚到北京时住在筒子楼的日子,突然就懂了“这么多年”和“千万里”背后的重量。那些歌词里没有“我爱你”“我恨你”,却藏着每一个在异乡打拼的人,对着镜子说的那句“我好累”。

三、为什么他的“情怨”,越老越有味?

你发现没?年轻时听刘欢,只觉得“声音厚”;现在听,却能从每个气口里听出故事。因为他从不“演”情怨,而是“懂”情怨。在北京音乐学院教了三十年书,他说自己最爱做的事是“坐在学生宿舍楼下听歌”——听年轻人唱失恋的痛苦,唱对未来的迷茫,把这些“毛茸茸”的情感藏进自己的声音里,再用岁月的砂纸磨过,剩下的就是最真的东西。

他唱情怨,从不像某些歌手那样用技巧堆砌情绪,就是“说”,像长辈坐在你身边,慢慢讲过去的事。可正是这种“慢”,让你不得不听:听他唱“我不是不爱你”里的无奈,唱“只能怪相遇太晚”里的遗憾,唱“就这样吧”里的释怀。原来最高级的“情怨”,不是大哭大闹,是笑着说“我没事”时,眼里的红血丝。

四、我们听刘欢,到底在听什么?

是听他替我们喊出了不敢说的“怨”,还是听他唱出了藏在心底的“情”?或许都有。在这个习惯了用表情包掩饰情绪的时代,刘欢的歌像一面镜子:你听弯弯的月亮时想起的故乡,听从头再来时攥紧的拳头,听千万次的问时眼里的泪——那些你以为早已放下或不敢面对的“情怨”,原来都还好好住在心里,只是需要一个厚重的声音,轻轻把它们唤醒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刘欢,别急着划走。试着把音量调大,听他唱“岁月不知人间的忧伤”,听他唱“路再远,也要走完”。你会发现,那些“情怨”从来不是我们的负累,而是让我们更懂爱、更懂生命的勋章。

毕竟,谁的心里没有一首刘欢的歌呢?那里面,藏着我们所有人,未曾说出口的滚烫人生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