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兰州刘欢案件最新进展:家属追问“等了500天,3个关键疑点仍无解”,真相到底藏在哪里?

2022年那个夏天,兰州26岁的刘欢在街头突然消失,监控拍下他最后的身影——瘦削的背影、踉跄的脚步,还有脸上那抹说不清是迷茫还是恐惧的神情。这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画面,也成了全家500多个日夜里挥之不去的梦魇。

“监控拍下了他消失的瞬间,为什么就是找不到人?”

刘欢的母亲王淑兰至今记得儿子失踪前的电话:“妈,我有点事,晚点回去。”可这一“晚点”,成了永别。最初几天,家属跑遍了兰州的大街小巷,调取了200多个小时的路监控,终于拼凑出他失踪前7小时的轨迹:从城关区的家出门,坐公交到西关十字,步行到张掖路,又出现在中山桥附近,最后在白银路一个监控死角消失。

兰州刘欢案件最新进展

“最后一个清晰监控里,他东张西望,好像在找人,又好像在躲什么。”刘欢的表哥李强拿着翻旧的笔记本,“有人说他神志不清,可他失踪前还帮同事修了电脑,谈好了项目,怎么可能突然‘失常’?”

直到2023年初,家属等来一个让他们更焦心的消息:当地警方以“找不到被害人”为由,暂时中止调查。“找不到人,怎么证明他是被害?怎么找凶手?”王淑兰的声音在发抖,“监控里那个最后和他说话的穿黑衣男人,为什么没人去查?”

“三个‘为什么’,压得全家喘不过气”

今年3月,家属通过律师向警方提交了一份长达12页的材料,里面是3个让他们夜夜难眠的疑问:

第一,为什么刘欢的手机、钱包都在,人却不见踪影? 失踪当天,刘欢的手机最后信号出现在兰州西站,可查遍车站及周边,没人见过他。他的银行卡也从未被使用,“如果是主动失踪,这些东西不会扔下;如果是被害,凶手为什么偏偏拿走这些‘没用’的东西?”

第二,为什么现场发现的血迹不给出详细报告? 2022年9月,家属在白银路那个监控死角附近,发现了几处疑似血迹,“当时警方说‘不是人血’,可我们要求复检,为什么一直没结果?如果是动物的血,为什么只在那个关键地方有?”

第三,为什么目击者的证词对不上? 一位住在附近的商户说,看到刘欢“被两个陌生人架上一辆面包车”;另一位环卫工人却说,“他是自己上了辆出租车”。“这两个说法完全相反,为什么没进一步排查?”

“这些问题,我们问了500天,可每次得到的都是‘正在调查’。”李强红了眼睛,“我表弟是独子,他走了,爸妈怎么办?”

“这个案子,不是‘找不到’,而是‘不想找’?”

案件传开后,不少网友自发加入寻找的队伍。有人整理出了刘欢出现地点的地图,有人拿着他的照片问遍了沿途的小店,还有人联系了当地的公益组织。“大家觉得,这么明显的线索,警方怎么可能会漏?”网友“兰州的风”说,“可500天过去了,案子就像石沉大海。”

也有人对家属的追问提出了质疑:“是不是家属太执着了?”“说不定是孩子自己不想回来了。”但刘欢的大学同学张磊反驳:“刘欢刚考上研究生,谈了女朋友,刚给父母买了按摩仪,他有什么理由走?”他拿出刘欢失踪前一周的聊天记录,“你看,他说‘下个月发了工资,带爸妈去青海旅游’,怎么可能突然消失?”

真相,不该成为“悬案”的遮羞布

其实,类似刘欢这样的“失踪案”并非个例。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,2022年全国共有超过2万起“非正常失踪”案件,其中约30%因“找不到被害人”而中止调查。“关键还是在于调查的决心和技术手段。”刑侦专家王教授曾表示,“现在有大数据、人脸识别,只要轨迹清晰、线索明确,没有‘找不到’的人,只有‘没尽力’的调查。”

王淑兰现在每天都会去儿子的房间,打扫干净,摆上他最喜欢的照片,“我就算走到天涯海角,也要把他找回来。”她的桌上,放着一叠叠案件材料,最上面一张是刘欢的笑脸,下面的字迹被泪水洇湿了:“儿子,妈等真相,等你回家。”

兰州刘欢案的最新进展,是家属仍在申请重启调查,是网友还在转发寻人启事,是这个夏天,又一个家庭在焦灼中等待。

为什么500天了,真相还藏在那片监控死角里?为什么那些“该有的答案”,迟迟不来?或许,只有当每一个“为什么”都得到回应,每一个“消失”都被正视,这样的悲剧才能真正停止。

(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