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56岁的刘欢,“从头再来”到底重新来过几次?

说起来现在提起刘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好声音里那个戴着棒球帽、笑起来眼角有皱纹的“刘导师”。可要真把“从头再来”这四个字安在他身上,怕是连他自己都要摆摆手:“哪儿有那么多重新开始,不过是顺着时间往前走罢了。”但细数他这大半辈子,从灯火辉煌的舞台到安静的讲台,从全国皆知的“歌神”到愿意为女儿洗手作羹汤的父亲,哪一步不是在“重来”?

从头再来 刘欢

第一次“从头再来”:从英语系学生到“国民歌王”,是兴趣给的勇气

现在很难想象,30年前的刘欢,最初的专业其实是英语。1981年,他考入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,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,每天备课、改作业,生活安稳得像一本摊开的教科书。可谁能想到,这个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年轻教师,心里装着一整个音乐世界?

从头再来 刘欢

那时候的北京,正涌动着“西北风”的热潮。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要找主题歌,作曲家雷蕾翻遍了手头的小样,总觉得差了点什么。有人推荐了刘欢:“有个教英语的老师,唱歌特别有劲儿。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雷蕾找到了刚下讲课的刘欢。他接过谱子,扫了一眼歌词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,风霜雪雨搏激流”,张嘴就唱出来,那股子从胸腔里撞出来的力量,连雷蕾都愣了:“这哪是业余歌手?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啊!”

少年壮志不言愁火了,一夜之间,大街小巷都在放“金色盾牌,热血铸就”。刘欢站在聚光灯下,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被推上了另一个轨道。可当时他手里还捏着英语系的教鞭,周围人都劝他:“当老师多稳定,别瞎折腾。”他却说:“唱歌和教书,我哪个也舍不得。”后来他选择了“两边都不耽误”——白天给学生上课,晚上去录音棚唱到天亮。这种“脚踩两条船”的日子熬了三年,直到1990年亚运会,他站在工人体育馆唱世界一家,那一刻他明白:“音乐这东西,抓着我的手不放了,那就跟着它走吧。”

从头再来 刘欢

从英语老师到“国民歌王”,这次“从头再来”不是放弃,而是找到了比“稳定”更想要的东西。后来他在采访里说:“人这辈子最怕的,不是选错了路,是明明心里有火,却非要把自己按在冰水里。”

第二次“从头再来”:从舞台巅峰到“幕后退场”,是健康给的清醒

90年代的刘欢,简直是活在“神坛”上。专辑弯弯的月亮卖出上百万张,连卖菜的小贩都能哼两句“我的心充满惆怅,不为那弯弯的月亮”;电影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的问火遍大街小巷,有人统计说,那一年全中国的电台,每天要播放他的歌300多次。

可就在他最“红”的时候,身体却亮起了红灯。1995年,他总觉得心跳不对,去医院一查,肥厚性心肌病——医生说得严重:“这病就像心脏里绑了个炸弹,不能再熬夜,不能情绪激动,甚至不能长时间唱歌。”

医生的话像一盆冷水,浇灭了舞台上的光。那些日子他把自己关在家里,看着墙上的金唱片,突然觉得恍惚:“我唱了这么多歌,到底给谁听的?”不是没有挣扎,他偷偷试过在录音棚里唱几句,刚到高音就觉得心口疼,妻子李遐一劝,眼泪就下来了:“你别命都不要了。”

后来他慢慢接受了“退场”。不是彻底告别音乐,而是把脚步慢下来:少开演唱会,少参加商演,把更多时间放在研究和教学上。很多人替他可惜:“刘欢这是‘江郎才尽’了。”他却在大学课堂上对学生说:“人生不是跑百米,是马拉松。以前总想着冲在最前面,现在才发现,看看路边的风景,也挺好。”

从“歌神”到“幕后”,这次“从头再来”是被迫的,却让他找到了另一种价值:当北京音乐学院的教授,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;做中国好声音导师,不是为了“回春”,是想把年轻一代推到前面去。他说:“以前觉得‘成功’是所有人都认识我,现在觉得‘成功’是有人因为我,喜欢上了音乐。”

第三次“从头再来”:从“工作狂”到“女儿奴”,是亲情给的柔软

很多人不知道,刘欢私下其实是个“女儿奴”。他和妻子李遐一结婚30多年,几乎是娱乐圈里“零绯闻”的模范。女儿刘一丝出生后,这个曾经把所有时间都给音乐的男人,突然学会了“慢下来”。

有一次采访,他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女儿的照片:“你看她现在比我还高,前阵子我们俩吵了一架,因为她嫌我给她梳的辫子不好看。”说起女儿,他眼里的光和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一样亮。原来这些年他推掉的不少演出,都是为了陪女儿:“小时候她学琴,我就在旁边陪练,她考级我比她还紧张;现在她上大学了,我每周都要给她打电话,问问吃了什么,学了什么。”

有人说刘欢“大材小用”,放着那么好的舞台不去,在家陪孩子。他倒是不在意:“都说‘养儿方知父母恩’,其实养女也是。以前总觉得‘从头再来’是重新开始一件事,现在才明白,‘从头再来’也可能是重新学会怎么‘活’——活成父亲,活成丈夫,活成一个普通的‘人’,而不是一个‘符号’。”

“从头再来”从来不是推倒重来,是带着过往的印记继续往前走

现在的刘欢,偶尔还会出现在舞台上,但更多时候,是在大学的教室里,或者在家的书房里,研究西方音乐史。有人问他:“您还会唱千万次的问吗?”他会笑:“当然会,但现在的调子,比当年低了八度——不是唱不动了,是觉得,有时候低一点,反而更有力量。”

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,何尝不是在“从头再来”?学生时代为梦想熬夜,工作后为了生活调整方向,中年时为家庭收起锋芒……“再来”不是失败,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;不是失去,是另一种获得。就像刘欢说的:“人生就像一条河,你没法回头,但可以改道——不是换个方向,而是让水流得更宽、更远。”

所以,下次当你觉得“走不下去”的时候,不妨想想刘欢:56岁的他,还在“从头再来”的路上。毕竟,真正的勇气,不是从未跌倒,是跌倒后,拍拍身上的土,笑着说:“没关系,再走一次。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