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“中国第一嗓”到“音乐教父”,人们称刘欢是什么,又为什么这么叫?

说到刘欢,你脑海里会跳出哪个词?是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豪迈,是千万次的问里穿透心灵的悲怆,还是弯弯的月亮里流淌的温柔?但比起这些具体的歌,更让人津津乐道的,是人们送给他的那些称呼——“中国第一嗓”“音乐教父”“行走的音乐教科书”……这些名号不是凭空来的,每一个背后,都是他踩着时间走出的印记。

人们称刘欢是什么

“第一嗓”的底气:不是技巧,是“唱进骨子里的故事”

“中国第一嗓”这个名号,在90年代就跟着刘欢的歌传遍了大街小巷。但究竟什么是“第一嗓”?是那副能横跨四个八度的嗓子吗?或许有,但更重要的,是他能把每个字唱出“活气”的能力。

人们称刘欢是什么

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开播,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响,整个乐坛都震了。那时刚29岁的刘欢,嗓音里压着一种少年人的意气,又藏着成年人的坚韧——“几度风雨走,几度春秋冬”,没有花腔,没有炫技,就是干干净净地唱,却让每个听众都能看见陈家驹穿着警服,站在风里的样子。后来弯弯的月亮又火了,“遥远的夜空,有一个弯弯的月亮”,他的声音像是从胡同口的老槐树上传来的,带着泥土的温热,把思乡的愁绪揉进了每句尾音里,软软地勾住人心。

直到今天,还有人翻唱这些老歌,可怎么唱都少点“味儿”。为什么?因为刘欢的“第一嗓”,从来不是单纯的乐器,而是“人声合一”的化学反应——他唱好汉歌时,会把自己代入到108位好汉的豪情里,那声音是粗粝的,像是烈酒烧过喉咙;他唱从头再来时,又把底层人的坚韧唱成了千斤顶,每个字都带着向上的力气。音乐评论人金兆钧说刘欢:“他的嗓子像老北京铜锅涮肉,初听是猛火,细品才知道,每个音都泡着岁月的汤。”

“教父”的分量:不是封号,是“把路踩宽了,等后人来走”

“音乐教父”这四个字,在娱乐圈从来不是随便叫的。它需要的不是资历,而是“能让整个行业跟着你走”的分量。刘欢担得起,因为他从没只把自己当“歌手”。

90年代,中国流行音乐还在模仿港台,他就琢磨着“洋为中用”——在北京纽约里用R&B的节奏唱市井生活,在非洲梦里把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糅在一起,让中文歌第一次有了“跨洋对话”的底气。更绝的是他当“导师”的时候: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,别家导师忙着抢人、炒话题,他却抱着个谱子,一句一句抠学员的呼吸节奏。“你这里气没沉下去,像飘着的气球”“这个音该走心了,别光想着飙高”,有学员委屈:“刘老师您太严格了,连尾音的颤动都要管。”可后来这些学员都说:“跟着刘老师唱三个月,才知道什么是‘音乐里的规矩’——不是束缚,是让每一句都有根。”

他更清楚“教父”不是“摆老资格”,而是“把路踩得更宽”。20多年前,他就和林忆莲合作往事随风,把男女对唱玩出了新花样;10年前,他带着年轻音乐人一起为“文化遗产”写歌,把昆曲唱腔塞进流行旋律里;近几年,他更成了“跨界推手”,给电影甄嬛传写主题曲时,硬是把古诗词的平仄和西洋和声捏到了一起,让凤凰于飞成了“能进音乐教材”的神曲。他说:“艺术不是‘山头’,是条河,我一个人淌着没意思,得带着大家一起流。”

“教科书”的底色:不是刻板,是“把复杂的事儿,说明白”

为什么总有人叫刘欢“行走的音乐教科书”?因为他真会把“高深”的玩意儿,讲得比胡同口下棋大爷的棋谱还明白。

在歌手节目里,他点评杨坤的我比从前更爱你,没说那些“情感饱满”“技巧娴熟”的套话,而是指着自己嗓子说:“你看我这里有个‘小疙瘩’,是常年练声磨出来的,它不完美,但正是这点‘不完美’,让声音有了指纹——杨坤今天唱到了,你听,那沙哑里带着股子劲儿,是生活给的。”后来有观众说:“以前听歌只觉得‘好听’,听完刘欢的点评,才知道声音里藏着这么多故事。”

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教授,他的课堂更成了“抢手货”。据说他上课从不带谱子,张嘴就能示范“莫扎特和贝多芬呼吸的区别”,能用“炒菜火候”比喻“歌曲的情感递进”——“主歌是小火慢炖,副歌就得大火爆炒,但你不能把锅烧糊了,得留底香”。有个学生回忆:“刘老师让我们唱茉莉花,让我们先去花市闻两天茉莉,再想想奶奶摇着蒲扇的样子,他说:‘音乐不是公式,是你要让别人闻到花、看见人、摸到时光。’”

真正的“刘欢”:不是标签,是“把热爱当日子过”

回到最初的问题:人们到底称刘欢是什么?或许这些称呼都只是标签,而真正的刘欢,是个“把歌当孩子养,把音乐当命珍惜”的“普通人”——

他会为了给纪录片配乐,在录音室熬到凌晨三点,对着旋律掉眼泪,说“这段音乐我得对得起那些护林人”;他会抱着刚出生的女儿,哼着自编的童谣当摇篮曲,后来女儿长大了,真成了他演唱会上的嘉宾;他嘴上总说“我这嗓子不行了”,可每次上台,那声音还是像陈年老酒,越品越有滋味。

有人问他:“您唱了这么多年,最怕什么?”他笑着说:“最怕被‘第一嗓’这三个字困住——刘欢首先是刘欢,然后才是那个唱歌的人。只要还有人愿意听,我就一直唱下去,把所有想说的话,都揉进歌里。”

所以下次再听到“刘欢”这个名字时,别急着给他贴标签。你只需要静下心来,听他唱一句——“大河向东流啊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——然后你就会明白:那些称呼都不是重点,重点是,他用一辈子告诉我们:什么是真正的“艺术家”——不靠噱头,不耍流量,就凭着对音乐的痴,对人的真,把每一个音符,都活成了时光里的星辰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