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从头再来在线播放破亿,刘欢这首歌凭什么30年还在戳中每个人的心?”

深夜十点半,加班的你关掉电脑,手机里随机播放到一首老歌,前奏一响,那句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撞进耳朵,眼眶突然有点热。评论区里,有人写着“2020年创业失败,是这首歌陪我走过最难的半年”,有人说“父亲年轻时下岗,天天哼这首歌,现在我懂了”。这首被无数人循环的从头再来,自从有了在线播放渠道,播放量早已破亿,可为什么30年过去,它依然能让不同时代的人找到共鸣?

下岗潮里的“时代强音”,藏着刘欢最“笨”的真诚

很多人以为从头再来是首“鸡汤歌”,可要真把它放在90年代的历史里听,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。1998年,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,全国上千万工人下岗,工厂门口的“再就业市场”里,挤着无数迷茫的中年人。那时候的流行乐坛,要么是甜腻的情歌,要么是激昂的战歌,没人敢碰“下岗”这个沉重的话题。

从头再来刘欢在线播放

刘欢却接了。作为当时内地乐坛的实力唱将,他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经历“二次择业”,有曾经的车间主任跑去开出租车,有劳动模范摆起了地摊。刘欢看着这些“曾经的时代功臣”从失落中重新站起,突然觉得:“普通人的坚韧,才最该被看见。”

他和作词家许庚良合作,没用华丽的辞藻,也没刻意煽情,就写“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——简单直白,却像一双大手,把那些蹲在路边抽烟的男人的背影、偷偷抹眼泪的妻子的手、孩子眼里懵懂又崇拜的目光,都揉进了歌词里。刘欢录这首歌时,特意没用华丽的混响,就是用他标志性的醇厚嗓音,一句一句唱得像在跟你聊天,像邻家的哥哥拍着你的肩膀说:“没事,咱能站起来。”

当年这首歌在春晚唱完,下岗工人的信雪片似的寄到央视,有位沈阳的工人写道:“听完刘欢的歌,我把藏在床底下的工作证翻出来了,我想试试,新生活,能从头来。”

为什么30年后,年轻人还在“循环播放”从头再来”?

现在打开音乐平台,从头再来的评论区早就成了“人生故事集”。00后写“考研失败第三天,这首歌给了我勇气”,90后说“35岁被裁员,是我儿子陪着我一起听完的”,70后感慨“当年父亲下岗时总哼,现在我失业了,终于懂了他的沉默”。

这背后,是“从头再来”这四个字,早就超出了“下岗”的具体场景,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哲学。刘欢在采访里说过:“我写歌从不想教别人什么,只想把真实的东西拿出来。人生嘛,哪有一帆风顺的?摔倒了,拍拍土,接着走,这才是活着的样子。”

他的歌声里没有“打鸡血”的咆哮,却有种“钝刀子割肉”的韧劲。就像那句“看成败”,不是让你忽略失败,而是让你承认失败,然后“豪迈”地告诉自己“再来”;“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,也不是空泛的安慰,是告诉你:当你一无所有时,还有家人的支持,自己的本心,这些比什么都重要。

现在短视频时代,从头再来成了“BGM常客”:有人用它配自己凌晨加班的画面,有人用它记录开店创业的第一天,甚至有消防员出警时,手机里突然响起这首歌——“那一刻突然觉得,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‘从头再来’。”在评论区,你能看到不同职业、不同年龄的人,用这首歌写着同一种信念:生活也许会刁难你,但你永远有再来的底气。

刘欢:从“歌王”到“音乐匠人”,他从未变过的“初心”

很少有人知道,从头再来当年录完后,刘欢自己并不满意。“我觉得唱得太软了,下岗工人需要的不是软,是力量。”于是他又录了第三版,声音里带着点沙哑,像憋着一股劲儿。这种“较真”,贯穿了刘欢整个音乐生涯。

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好汉歌,再到从头再来,他拒绝被定义“流行天王”,反而一头扎进古典音乐里,去研究歌剧,去当教授教学生。很多人说他“太笨”,放着赚钱的综艺不上,非要跑去搞音乐会、做音乐教育,可他说:“唱歌对我来说,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,是能让人心里踏实的事。”

就像他唱从头再来时,从没想到这首歌能火30年,他只是想“把那些想说的话,好好唱出来”。如今这首歌在在线平台的播放量还在涨,刘欢看到数据后笑了笑:“歌能被人记住,不是歌手的功劳,是那些普通人的生活,本身就值得被唱。”

所以下次当你觉得撑不下去时,不妨打开从头再来。不用刻意“振作”,就跟着刘欢的嗓音,慢慢听那句“心若在梦就在”——它或许不能帮你解决问题,但会告诉你:人生这条路,摔了跤,爬起来,再走一步,就是胜利。毕竟,能让我们“从头再来”的,从来不是什么豪言壮语,是藏在心底那口气,是不服输的自己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