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日本乐坛的创作女歌手,很多人会想到中岛美雪、谷村新司,但五轮真弓或许不算最出圈的名字。可偏偏这样一个名字,却让华语乐坛的“大哥”刘欢多次公开提及,甚至坦言“她的音乐里,藏着创作者最本真的样子”。这究竟是怎样一位歌手?她和刘欢之间,又隔着怎样的音乐共鸣?
东京雨夜里的“都会诗人”:五轮真弓的音乐世界
1951年出生于东京的五轮真弓,16岁开始写歌,24岁凭借专辑恋ゆえ正式出道,却在第二年凭借恋人も濡れる街角(恋人也湿透的街角)一炮而红。这首歌没有华丽的编曲,只有一把吉他、一架钢琴,配上她略带沙哑的嗓音,唱尽了东京雨夜里都市男女的爱与愁——恋人并肩走过街头,雨水打湿了肩膀,却好像也打湿了说不出口的思念。
那时候的日本乐坛,正是“演歌”当道的年代,歌词多是山水风月、家国情怀,可五轮真弓偏要写“街角”“雨夜”“便利店灯光”“地铁站的人流”。她像一位拿着镜头的诗人,把普通人藏在日常里的细腻情感,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揉进旋律里。比如她后来写的リバイバル(Revival),开篇就是“又是这样的早晨/镜子里的脸有点陌生”,唱的是中年人对生活的审视,没有矫情,却让人听得心头一颤。
更难得的是,她坚持自己写词作曲,甚至亲手参与编曲。在那个制作人主导乐坛的年代,这样的“独立”显得格格不入,却也让她成为了很多创作人的“精神偶像”——她的音乐里没有迎合市场的算计,只有“我想这样唱,便这样唱”的坦诚。这种“从心出发”的态度,或许正是后来打动刘欢的关键。
从弯弯的月亮到千万次的问:刘欢的“音乐知己”
提到刘欢,华语乐坛几乎无人不晓。他的好汉歌磅礴大气,弯弯的月亮温润如玉,从头再来充满力量,无论什么样的旋律到他嘴里,都像被赋予了灵魂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以“大歌”著称的歌手,私下里却偏爱五轮真弓那样“小而碎”的情感表达。
多年前刘欢在一次采访中曾说:“我第一次听五轮真弓的歌,是在留学的时候。忘了是哪首,只记得旋律像一根细线,慢慢地绕到心里,最后勒得你又酸又暖。那时候我突然明白,好的音乐不分语言,你不用懂她在唱什么,却能懂她在说什么。”
后来,刘欢在创作弯弯的月亮时,也曾有意无意地融入五轮真弓式的“叙事感”——没有大开大合的情感宣泄,只是用“今天的村庄,还唱着过去的歌谣”这样朴素的句子,勾起一代人对故乡的眷恋,和五轮真弓用“雨夜街角”写思念,异曲同工。就连千万次的问里“千万条路可以走,千万为何你停留”的追问,也能听到五轮真弓リバイバル里对生活本质的叩问。
音乐评论人 once 说:“刘欢的声音像一壶烈酒,五轮真弓的歌像一盅清茶,看似南辕北辙,实则都在讲‘人’的情感——烈酒烧的是热血,清茶泡的是真心。能把这两种味道都品懂的人,心里一定藏着对音乐最纯粹的敬畏。”
为什么是他们?
一个是用旋律写东京都市传说的“都会诗人”,一个是唱尽华夏家国情怀的“华语歌坛大哥”,他们从未合作过,甚至语言都不通,却为何能成为彼此的“音乐知己”?
或许答案就在那句“音乐是共通的语言”里。五轮真弓写歌时说:“我不追求宏大,只想让听歌的人想起自己的某个瞬间。”刘欢唱歌时说:“别管什么技巧,先把心里的故事说出来。”他们都把“真诚”写在了音乐的骨子里——不讨好,不迎合,只为让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温度。
就像五轮真弓在恋人も濡れる街角里唱的“雨会停,路会走,但有些记忆不会消失”,刘欢在好汉歌里吼的“大河向东流,天上的星星参北斗”,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却都在告诉你:无论你在哪里,经历着什么,总有些情感,是全人类共通的。
如今,五轮真弓已年过七旬,很少再出现在公众视野;刘欢也因健康原因,减少了舞台曝光。但只要他们的旋律响起,那些藏在音符里的故事、情感和热爱,总会穿过时光,在某个深夜或雨天,和你撞个满怀。
这不就是音乐最动人的样子吗?它从不说教,却能让你在别人的歌里,听见自己的心。而五轮真弓与刘欢,正是用一生的创作,诠释了这份“不言之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