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当“歌坛常青树”走进大学课堂:刘欢为何能将中山大学的讲台,变成比音乐节更“出圈”的舞台?

你有没有想过,那个在舞台上唱着好汉歌“大河向东流”的男人,那个用弯弯的月亮唱尽岁月沧桑的刘欢,此刻正站在中山大学的讲台上,对着00后的学生说:“流行音乐不是快餐,是能装下几代人记忆的容器。”

中山大学刘欢

从1987年北京亚运会主题歌一路唱到2023年春晚舞台,刘欢用30多年的音乐生涯写就了一个传奇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“华语乐坛活化石”还有一个身份——中山大学的教授。当“顶流歌手”遇上“百年学府”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又为何能让一群见惯了明星的年轻人,甘愿每周雷打不动地坐在教室里,甚至有人从外地专程赶来蹭课?

从“舞台中央”到“讲台之后:刘欢的“第二舞台”,藏着比音乐更深的坚持

中山大学刘欢

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:刘欢缺名吗?缺钱吗?一个在乐坛封神的人,何必甘心“降维”到大学课堂教书?

但在中山大学的学生眼里,刘欢的“课有多难抢”,比他的演唱会门票还夸张。“我们系选课系统开放那天,刘老师的课10秒就满了,有人凌晨五点蹲点抢课。”一位新闻系学生笑着说,甚至有外校的学生混进来旁听,被他的内容“圈粉”后,直接报考了中山大学的旁听课程。

中山大学刘欢

“他上课从不用PPT,就是抱着乐谱,拿着话筒,边唱边讲。”上过刘欢音乐与社会课程的学生回忆,讲好汉歌时,他会突然站起来,用方言哼出原版的民间小调,对比自己改编后的旋律,说:“流行音乐的生命力,就藏在这‘变与不变’里——变的是编曲,不变的是人对故事的渴望。”

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“较真”。学生记得,有一次讨论网络神曲,他直接打开一个千万播放量的短视频,听完后皱着眉说:“节奏洗脑,词能记住吗?十年后还有人记得这是哪首歌吗?”他顿了顿,指着黑板上写的“音乐的时间性”说:“好的作品,就像陈年的酒,当时可能不烈,但放十年、二十年,再打开,还是那个味儿。”

不教“怎么唱歌”,只教“为什么听:刘欢的课堂,藏着娱乐圈最稀缺的“反内卷”逻辑

在刘欢的课堂上,你看不到“如何成为顶流”“怎样写爆款神曲”这类“速成课”。他更想告诉学生的,是音乐背后的“常识”,也是娱乐圈里越来越少的“慢功夫”。

“他从不讲技巧,只带我们‘听’。”一位学生说,分析周杰伦的青花瓷时,刘欢会让全班闭上眼睛,只听钢琴前奏:“你们听,这个和弦像不像雨点打在瓦片上?他没用任何民族乐器,但一听就是江南的春天。这就是音乐的‘通感’。”

他甚至会花半节课讨论“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听不了古典音乐”——“不是作品老了,是我们听得太着急。有人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,只记得‘当当当当’,却没听见第二乐章里的挣扎与温柔。好的音乐,得像品茶,慢慢泡,才能尝出回甘。”

这种“反流量”的教学理念,恰恰击中了年轻人的痛点。在“30天速红”的娱乐圈,刘欢的存在像一面镜子,照出行业的浮躁:“他告诉我们,与其追着热点跑,不如扎进生活里找灵感。他的千万次的问写的是什么?是当年出国留学的人的迷茫,是整个时代的追问。这样的歌,怎么会过时?”

“娱乐不是洪水猛兽,但要有底线”:刘欢的“双面人生”,藏着明星最该有的“社会价值”

除了教授身份,刘欢还是娱乐圈里的“异类”——从不参加综艺真人秀,不接受商业代言,甚至连颁奖礼都很少露面。“我的舞台在录音棚,在课堂,不在镜头前。”他曾这样说。

但这不代表他不关心行业。在课堂上,他毫不避讳地聊娱乐圈的“乱象”:“有人为了流量演‘霸总’,有人为了热度炒CP,这些能红多久?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今天你骗他们,明天他们就不会再信你。”

他更会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:“我当年刚出道时,也有公司让我唱口水歌,赚钱快,但我拒绝了。因为我知道,音乐是会跟着你一辈子的。就像亚洲雄风,唱的时候我没想到它能红几十年,但因为它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记忆,所以至今还有人记得。”

这种“价值感”,正是刘欢想传递给学生的。“娱乐不是洪水猛兽,但要有底线。明星的影响力不止于舞台,更在于传递什么。”他常常在课结尾时说:“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做什么,都能记住:流量会过期,但价值不会。”

写在最后:当“顶流”愿意“退后一步”,娱乐行业才能真正“向前一步”

从1987年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到2023年的光阴的故事,刘欢用音乐陪伴了几代人。而现在,他又用另一种方式,在大学的讲台上,影响着更多年轻人。

或许有人会说,刘欢的“跨界”只是个人选择。但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他的存在,像一剂清醒剂——提醒着娱乐圈:真正的“顶流”,从来不是热搜上的数字,而是作品里的温度,是行业里的担当,是愿意“退后一步”,把舞台留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底气。

就像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:“你们未来可能会成为明星,成为制作人,但别忘了,娱乐的终点,从来不是让人‘记住你’,而是让人‘记住你做过的事’。”

或许,这就是刘欢——不仅是一位好歌手,更是一位好老师,一个用行动告诉我们“如何活得长久”的“娱乐圈常青树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