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仁寿刘欢心火了?这个县城姑娘凭什么让全网跟着‘嗦羊肉汤’?”

周末清晨六点,眉山仁寿县文宫镇的街道还浸着薄雾,刘欢心已经蹲在自家羊肉汤馆的灶台前,握着长柄勺搅动着大铁锅里的羊汤。白雾裹着肉香漫过灶台,她抬起头,额发沾着几滴水珠,对着镜头笑了笑:“家人们,今天这锅汤熬了五个小时,骨头汤底加了当归,你们猜猜,哪个镇的粉丝最爱这一口?”

直播间里弹幕瞬间刷起:“欢心姐!我记得你是文宫镇的,羊肉汤绝了!”“上次来吃了三碗锅盔,老板娘(指刘欢心)还给我多加了羊血!”“不是,这姑娘哪像明星?就跟隔壁巷子喊你吃早饭的阿姨一样亲切!”

从羊肉汤馆到“县城顶流”:她把“土”做成了IP

仁寿刘欢心

刘欢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娱乐圈明星”——没有经纪公司包装,不上红毯不通告,甚至不常出现在一线城市。她的“舞台”,是仁寿的街头巷尾:羊肉汤馆的后厨、枇杷园里的枝头、黑龙滩的渔船上……镜头里的她,永远是皮肤黝黑、穿着朴素,要么帮着客人端碗碟,要么蹲在地上跟果农聊收成,偶尔兴起,还会用带着浓重川普的嗓子,吼两句山路十八弯。

“最早拍视频,就是想让大家看看仁寿是啥样。”刘欢心说,自己从小在文宫镇长大,小时候跟着爸妈赶集,见得最多的就是街上卖枇杷的大爷、唱川剧的婶子,“那时候总觉得,小城的生活没啥特别的,长大出去打工才发现,原来我们这里的烟火气,是很多人向往的。”

2020年疫情期间,她在家闲得发慌,拿起手机拍了一条自己做羊肉汤的视频:早市买新鲜羊肉、慢火熬汤、现场切锅盔,最后端着一碗热汤吹气,说“你们信不信,比城里的火锅还巴适”。没想到这条视频意外火了,点赞破了10万。 “很多人评论说‘看得我流口水’‘想坐高铁去仁寿’,我才反应过来,原来大家喜欢这种‘不掺假’的真实。”

“我不是明星,是仁寿的‘啦啦队员’”

刘欢心的内容,从不是“精致网红风”。她的直播间里,画质偶尔会晃,背景是堆着菜筐的厨房;她讲不出华丽的词句,只会说“这个枇杷甜得很,你咬一口就知道”“羊肉汤要趁热喝,凉了腥气就出来了”。但正是这种“接地气”,让她成了无数网友的“云端老乡”。

去年仁寿文宫镇枇杷大丰收,果农老李家的枇杷堆在仓库卖不出去,急得直跺脚。刘欢心知道后,直接开着三轮车到果园,镜头对着挂满枝头的黄枇杷:“家人们,你们看这枇杷,皮薄肉厚,甜得像蜜!老李家今年种得好,帮帮他!” 那场直播卖了3000多斤枇杷,老李握着她的手直抹眼泪:“欢心啊,你比我们自家人还实在!”

这样的故事,在她身上还有很多。帮卖手工豆瓣的阿姨直播、带粉丝体验“挖藕节”、甚至给孤寡老人送热汤……有人说她“不务正业”,放着网红的钱不赚,跑去干“体力活”。她却笑得爽朗:“钱重要,但心里那股劲儿更重要。我不是明星,我就是个普通仁寿人,只想让大家知道,我们县城的人,活得热气腾腾;我们县城的东西,样样都经得起品。”

当“小城故事”撞上“大流量”:热闹背后的“实在经”

如今,刘欢心的粉丝超过了200万,找她合作的商家也越来越多,有希望她“美妆带货”的,有提议她“转型精致博主”的,但她大多都拒绝了。“有次品牌方让我穿裙子、戴美瞳拍羊肉汤,我直接说‘不拍’——穿裙子蹲灶台不方便,戴美瞳看不清火候,这不是我。”她说,自己最怕的就是“失去本味”,“观众喜欢我,不是因为我长得好看,是因为我‘真’。要是哪天我端着碗羊肉汤,还要想着摆姿势,那大家还不如去看广告。”

她也遇到过质疑:“一个县城姑娘,火一阵子就凉了,何必这么拼?”但她总拿文宫镇的枇杷打比方:“枇杷刚摘下来的时候,放三天就蔫了,但做成枇杷膏,却能放一年。我做的内容,就像枇杷膏,得慢慢熬,才有味。”

如今,刘欢心的直播间里,粉丝不再只看“热闹”,更跟着她学做羊肉汤、认仁寿枇杷品种,甚至有人专程从成都、重庆坐高铁来仁寿,只为“喝一碗欢心姐推荐的羊肉汤”。上个月,县里搞“乡村振兴文旅节”,还特意请她当“推广大使”,她说:“以前总觉得‘明星’离我们远,现在发现,只要把身边的好东西、好故事说出来,我们每个普通人,都能成为自己家乡的‘明星’。”

暮色渐沉,羊肉汤馆的客人渐渐散去,刘欢心蹲在门口摘着刚买的青菜,对着镜头晃了晃手里的菜叶子:“明天想去黑龙滩拍渔船,你们说,能不能拍到渔民撒网的样子?想看的扣个‘想’。” 弹幕里瞬间刷满“想”字,夹杂着几句“欢心姐,歇一会儿嘛”“我们等你回家吃饭”。

原来,所谓“流量”,不过是一群人被真诚打动,愿意跟着你,去看看那些被忽略的生活本味;所谓“明星”,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,把家乡的故事讲得热气腾腾,让每个听见的人,都想跟着“嗦一口热汤”。

这大概就是刘欢心——仁寿县城里,那个用“烟火气”照亮了屏幕的,最实在的“顶流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