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的春天,CCTV-3的演播厅里,穿黑色高领衫的刘欢抱着吉他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琴弦。舞台上一个穿着格子衫的小伙子正唱着:“如果所有土地连在一起/走上一条路的话/河水也连在一起/流进一个海里……”唱到最后一句,小伙子突然哽咽,台下掌声雷动时,刘欢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,声音有点哑:“这首歌,我记下了。”
这是中国好歌曲第一季里最动人的画面之一。节目开播前,没人料到这个“偏科”的音乐综艺能让原创音乐成为焦点,更没人想到——最不“综艺感”的刘欢,反而成了原创者最坚实的“靠山”。
刘欢:不“造星”的“音乐捕手”,只认“歌里的故事”
那时候的音乐综艺,要么是好声音的“转椅盲选”,要么是我是歌手的“大咖翻唱”,观众看惯了技巧炫技、舞台包装,却少有人听歌里的“真心”。中国好歌曲的初衷很简单:让好自己人站在台前,唱自己的歌。而刘欢,就是这个初心最顽固的守护者。
录制第一期时,有个叫乌拉多恩的女孩,带着一首鸟人上台。她唱得磕磕巴巴,伴奏只有一把尤克里里,歌词里反复念叨“我不是一只鸟,但我想飞”。四位导师里,杨坤第一个转椅子,直夸“有灵气”;蔡健雅跟着点头;刘欢却迟迟没动,直到最后一句唱完,他才慢慢转过身,手指着女孩说:“你这首歌,每个字都像在挠人心。技巧算什么,能让人记住的,永远是歌里的故事。”
后来乌拉多恩进入刘欢的“欢颜战队”,有一次彩排,她因为紧张跑调,当场掉眼泪。刘欢没安慰她,反而笑着说:“哭什么?音乐是你写的,你最懂它应该是什么样。来,再唱一遍,我给你打拍子,就像在你家客厅唱歌一样。”那天他们彩排到半夜,刘欢甚至帮着她改了一个和弦:“这里不要大跳,往下走半音,就像人叹气时,心一下子就落地了。”
刘欢从不给选手“设标准”,他觉得“好音乐没有公式”。有次唱民谣的选手宋宇宁带来一首在乎,歌词里“我什么都不在乎,除了你在乎”,简单的旋律里藏着笨拙的深情。刘欢听完,对着镜头说:“现在很多歌写情爱,非得爱到天崩地裂。可真正的情爱,不就是‘我在乎你,所以我在乎你在乎的一切’吗?这比多少华丽辞藻都动人。”
不是“导师”,是“同路人”:那些年被刘欢“救回来”的好歌
中国好歌曲播了四季,留下了不少让听众循环多年的歌,而刘欢,总能在原创“璞玉”蒙尘时,用他的专业和真诚把它擦亮。
第三季有个叫山人乐队的组合,唱的是西南方言歌醉青山。他们穿着民族服饰,用芦笙、木叶伴奏,节奏跳跃得像山涧里的溪流。其他三位导师觉得“太小众”,没转椅子。轮到刘欢,他没按导师铃,反而走到舞台边,跟着旋律打起了拍子:“这个鼓点,是你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吧?这歌里有山的风,有水的味,现在的人听多了电子音,反而忘了这种‘活的音乐’了。”
他不仅按了推杆,还在后续的改编里坚持保留原生态的唱腔:“别为了流行改方言,这不是‘土’,是根。观众听懂了,自然会被拉进你的山水里。”
还有第一季的“银临”,带着一首锦鲤抄上台。她声音很小,像怕惊扰了梦里的锦鲤,歌词里“画中游,人间梦,几人能懂”。录播结束后,刘欢特意去后台找她:“你这首歌,像把江南的雨都织进了旋律里。我女儿也在听,说听了想穿旗袍撑伞。你一定要继续写,这种歌,是慢慢会‘活’在人心里的。”
后来锦鲤抄火了,银临在采访里说:“刘欢老师说‘会活在人心里’,这句话我记了十年。创作最难的,就是怕自己的歌没人听,怕没人懂你藏在小音符里的那些小心思。但那天他说完,我就觉得,没关系,总会有人听见的。”
十年了,为什么我们还在怀念刘欢和中国好歌曲?
这几年回头看中国好歌曲,才发现它有多“不合时宜”。它不炒流量选手,不搞“导师互撕”,连舞台灯光都比不上现在的综艺炫酷。但奇怪的是,每到冬天,总有人会翻出第二季刘欢戴着绒线帽唱从前慢,或者第三季他为刘雨虹的从前慢落泪的画面,然后留言:“那时候的音乐,怎么都有股‘烟火气’?”
烟火气里,藏的是“认真”两个字。刘欢选歌,不看选手是不是“网红”,不看歌曲是不是“抓耳”,他只问自己:“这首歌,我愿意单曲循环吗?”有次后台工作人员拿给他一首“口水歌”,旋律朗朗上口,歌词却空洞得很。刘欢翻了两页,直接合上:“抱歉,这种歌,我给不了建议。音乐人是匠人,不能只做‘快消品’。”
这种较真,让中国好歌曲成了“原创试验田”。现在很多选秀都说“扶持原创”,但原创需要时间沉淀,不像翻唱能立竿见影。刘欢懂这一点,所以他不催选手,不逼他们“出成绩”,甚至会在选手卡壳时讲自己年轻时写歌的糗事:“我当年写千万次的问,改了三十多遍,词作者都烦我了,说‘刘欢,你要是再改,我就不写了’。你看,好歌都是‘磨’出来的,急不来的。”
十年过去,音乐综艺层出不穷,有的靠“剧本”造星,有的靠“话题”引流。可当我们打开音乐软件,歌单里循环的,可能还是中国好歌曲里那些“不完美”的原创——赵雷的画带着吉他弦的杂音,谭维维的如果有来生像童话里的风,苏运莹的萤火虫像孩子气的哼唱……
原来,所谓“好音乐”,从来不是技巧的堆砌,也不是华丽的包装,就是一个普通人,拿着乐器,把心里的话,唱成歌。而刘欢,那个被观众叫“老师”“老刘”“欢叔”的男人,不过是站在旁边,认真听,轻轻说:“你的话,我听见了。你的歌,值得被听见。”
或许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在怀念——在这个人人都能“出歌”的时代,刘欢和中国好歌曲让我们相信:真诚,永远比流量更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