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为什么刘欢在中国新说唱的舞台,总能把“技术流”唱成“故事流”?

当2023年中国新说唱的镜头扫过后台,刘欢正蹲在器材箱前修改歌词本,旁边放着半瓶凉掉的矿泉水——这个画面后来被观众截成动图刷屏,配文“别人准备比赛,他像在下个月要交的作文”。可当舞台灯光亮起,他抱着那把磨漆木吉他开口,所有“不专业”的预判都被击碎:“他的歌像老棉袄,初听没劲,穿久了才发现,原来最贴身。”

中国新说唱选手刘欢

不是rapper,是“带着节奏的诗人”

第一次看到刘欢的人,总会被他的“反差”惊到。在“地表五强”发布会上,其他选手要么全副武装潮牌,要么刻意压低嗓子装“狠”,唯独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,说话时眼睛里带点腼腆的笑,像大学校园里抱着吉他卖唱的学长。

中国新说唱选手刘欢

“我不是来比‘谁更快’的。”海选时他对评委说,当时台下正流行“双押三押连珠炮”,他却选了一首没人敢碰的写给故乡,主歌用方言唱田埂上的狗尾草,副歌突然切换成普通话:“他们说城市不问来处,可我的来处刻在骨子里。”四个导师的手,有三个同时举了起来。

“技术是骨架,情感才是血肉。”这是刘欢在采访里反复说的话。他从不炫技,却总在flow里藏小心思——比如在妈妈的歌里,第二段主歌故意把“打call”唱成“打碗”,因为“小时候我妈总嫌我吃饭大声,像在打碗”;比如在夜市的beat里加入烤串摊的滋滋声,他说:“我录了三天夜市,就为了找那种‘油烟味里的烟火气’。”

中国新说唱选手刘欢

被“误解”的选手,和被“圈粉”的观众

比赛进行到半程,刘欢成了网上争议最大的人。有人骂他“慢半拍”,说他的歌“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”;也有人把他当“清流”,在小红书上写“熬夜听刘欢的歌,想起加班后楼下那碗热馄饨”。

转折点是10进1的battle环节。对手准备了全英文的快嘴rap,节奏快到像机关枪,台下尖叫声一浪接一浪;刘欢却抱着吉他,只唱了三行词:“你用100个词证明你快,我用3个词等你听懂——回家。”全场安静了三秒,然后爆发出比刚才更响的掌声。

“那天他下台时,眼圈是红的。”场记后来回忆,“他说不是为了紧张,是因为看到第三排有个观众,跟着他的歌词在抹眼泪——那是个从老家来的大叔,扛着蛇皮袋来看比赛。”

他说:“说唱不该是高墙,是窗”

总决赛当晚,刘欢没有选最炸的热门曲目,而是带来一首给孩子的歌。“有人问我为什么总唱‘平凡的事’,”吉他前奏响起时,他对着镜头笑,“因为我自己就是被平凡养大的孩子——我爸是修车工,我妈摆地摊,他们不懂什么是押韵,但他们教我‘人得心里有根’。”

这首歌后来没能拿到冠军,却成了整季节目播放量最高的表演之一。视频底下,有一条评论被顶到了热评第一:“以前觉得说唱=装酷,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酷,是把心里的刺,唱成别人眼里的光。”

现在回头看刘欢的舞台,会发现他从不追求“赢”,只愿“被听见”。就像他在淘汰后说的:“如果非要给‘成功’定义,我希望是——十年后,还有人能在深夜里,因为我的歌词想起某个人,某段事。”这大概就是刘欢的“另类”成功:当说唱圈都在拼谁更“炸”时,他用最温柔的坚持,把“中国说唱”唱成了“中国人的故事”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