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的夏天,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突然转来一个沉稳的男声:“我叫刘欢,是个教书匠,唱歌只是个副业。”话音刚落,四个转椅里已有三位转身——观众这才注意到,这个穿灰色T恤、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,说话时带着点京腔的尾音,眼睛笑起来弯成月牙,却不经意间透着股“一眼看穿人心”的锐利。
后来有人翻出旧采访问:“您当时为啥说‘唱歌是副业’?”刘欢摆摆手,从保温杯里抿了口茶:“在北京,干音乐的谁没点‘主业’?我教课、写歌、做节目,都是本分。倒是你们说,这好声音的转椅,是不是跟我住的那胡同里修车师傅的马扎,坐久了都有感情?”
北京老炮儿的“好声音”底色:从什刹海到舞台,规矩里长着“野劲”
刘欢和北京的关系,早就不只是“户口本”上的地址。他家住在什刹海畔,小时候每天听着胡同里的鸽哨、京胡声长大,放学后蹲在杂货店听知青们弹吉他,北京的“烟火气”早揉进了他的骨血。后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,成了科班出身的“学院派”,可骨子里却总带着点北京爷们儿的“不循规蹈矩”——写论文时敢把爵士乐的和声套进京剧唱腔,给学生上课,拿着贝多芬的乐谱会突然聊起鼓楼东大街的炸酱面,“这节奏,多像炸酱面搅和锅里的劲儿,得有劲儿,又不能太死板”。
所以当他坐上好声音的转椅,观众才发现,这位“音乐教授”的点评跟别的导师不一样。别的导师总说“你的情感很到位”“音准很好”,他却会突然打断选手:“你这唱法,跟我家楼下那修鞋的老张吼京剧似的,有劲,但少了点北京的‘收’——知道北京公园里那些票友吧?唱四郎探母得先让观众跟着你喘气,你懂我意思不?”后来第二季有个叫李琦的小伙子,唱得特“野”,刘欢听完转身就说:“你这嗓子,跟我年轻在什刹海唱歌时一个样,糙,但有真东西!要不要试试把京剧的‘擞音’加进去?北京味儿,就得这样‘野’着长。”
有学员问他:“刘老师,您为啥总能一眼看出我唱的问题?”他嘿嘿一笑:“因为我也在你们这个年纪,在北京的出租屋里弹着破吉他,琢磨‘到底咋唱歌才让人记住’。北京这座城市,最不缺的就是追梦的‘愣头青’,但也最懂啥叫‘规矩’——没真功夫,在北京这地界儿,连胡同口卖糖葫芦的大爷都能把你问住。”
那张“北京地图”上的好声音:刘欢的转椅为什么总“偏心”接地气?
第一季好声音播出时,有观众发现个细节:不管选手来自哪,刘欢点评时总爱提“北京”。有个新疆姑娘唱民族风,他说:“你这调子,让我想起北京郊区庙会上的舞狮队,锣鼓点里藏着股喜庆,但要是有北京单弦的‘俏口’,就更活了”;有个摇滚歌手唱高音,他说:“你嗓子挺冲,但得学学北京相声里的‘气口’,就像骑自行车过胡同口,得给车留点减速的余地,不然容易摔跟头。”
后来有媒体把这事儿抛给他,他正啃着馅饼,笑着说:“北京是啥?是‘容得下各种腔调’的地方。我以前写好汉歌,特意用了河南梆子的调儿,不就是因为北京教我,好音乐得‘接地气’?你把自个儿当‘城里人’,音乐就飘了;你把自个儿当‘胡同串子’,音乐就有根儿。”
这话不假。当年梁博夺冠,刘欢在后台抱着他说:“小子,以后写歌别学那些‘假洋鬼子’,就跟咱在北京街头看到的似的,真,就行。”后来梁博果然带着回来我爱你中国回来了,曲调里全是北京的“实在”——不花哨,但每个字都砸在地上,像北京胡同里的青石板,走踏实了才有劲儿。
就连节目组后来都说,刘欢的“北京腔”点评成了一大特色。有选手紧张,他会拍拍肩膀:“怕啥?我第一次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唱歌,腿肚子直转筋,观众喊‘刘欢,唱!’,我一着急,把‘我爱你中国’唱成‘我爱你北京’,台下愣是没听出来,还鼓掌呢!”北京就是这么个地方:它让你犯错,也给你改错的底气;它让你追求梦想,也告诉你“别飘,脚底下得沾泥”。
从舞台到胡同:那个“唱副业”的老炮儿,至今还守着北京的“真”
现在回头看刘欢在中国好声音里的样子,总让人想起北京四合院里的老槐树——枝繁叶茂,却总把根扎得深深的。他转椅转了四季,带出了一批批学员,可观众最记得的,还是他说话时带点调侃的京腔,是他听到好声音时眼睛里的光,是他说“北京这地儿,容得下好声音”时的笃定。
有人问他:“您觉得好声音给您带来了什么?”他刚参加完一个音乐研讨会,西装上还别着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徽,笑着说:“没带来啥,倒是让我想起在北京教书的那些年——学生们上台前也紧张,唱完也红着脸等评价。其实哪有那么多‘天才’,不过是把北京教我的‘认真’俩字,传给了更多人。”
这话没错。你看他现在,偶尔还在微博上发段京腔短视频,内容不是“今天熬的粥不错”,就是“又听到胡同里的鸽哨了”;有人问他怎么还活跃,他回得特朴实:“在北京干了一辈子音乐,总得让年轻人知道,好声音不是‘炫技’,是从街坊邻居的唠嗑、大爷大妈的笑声里长出来的东西——就跟咱北京人吃炸酱面似的,材料再普通,手艺对了,就是香。”
所以啊,下次再看好声音,别光盯着转椅了。你听刘欢点评时那句“得有北京味儿”,那可不是随口一说——那是从什刹海的波光、胡同里的烟火、中央音乐学院的琴房里,熬出来的“音乐真经”。毕竟在北京,能教人唱歌的不止是老师,还有这座城市本身。
而刘欢,不过是那个把“北京的密码”,悄悄藏进好声音里的“老北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