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中国好声音舞台上最让人意外又最让人服气的导师,刘欢必须占一席——毕竟谁见过当导师的,放着学员不管自己先上去飙歌?但刘欢就这么干了,而且不是一次两次。
2013年第四季中国好声音,学员张姝颖选了一首冷门老歌跟着感觉走。这首歌原版是苏芮的经典,旋律简单但很难唱出“跟着感觉走”的洒脱劲儿。张姝颖唱得中规中矩,但总缺点意思。刘欢坐在导师椅上,听着听着忽然笑了,然后拿起话筒:“这首歌啊,我年轻的时候特别爱唱,我来试试让你感受下?”
台下的学员懵了,摄像老师都愣了下——这种即兴“代劳”的场面,选秀节目里真少见。可刘欢不管这些,清了清嗓子就开唱,没有伴奏,就用最原始的人声把那种松快又笃定的劲儿唱了出来。唱到一半,他还抬手示意张姝颖跟上,像在教学,更像老朋友分享自己钟爱的歌。当时台下学员眼睛都亮了,观众掌声雷动,连那英都在旁边笑:“你这是抢活儿啊!”
这事传开了,很多人说刘欢“爱出风头”,但真正懂音乐的人明白:这哪是抢活儿,是实在忍不住。后来采访问他,他挠挠头:“那歌有那个味儿,看她卡在半空中,我着急啊。音乐这东西,光说没用,得让她‘听’到怎么才对。”
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“失控”了。有次学员选了一首英文歌,发音别扭得像念稿子,刘欢没直接点评,而是现场把歌词里的连音、强弱变化一段段拆开唱,从“咬字要像说话自然”到“这里的气得沉下去”,边唱边比划,急得满头汗。学员后来回忆:“刘老师唱完我才明白,原来这首歌能这么‘活’。”
更绝的是他给学员示范时,总把自己当成“学生”。一次选了首摇滚歌曲,他对着乐谱琢磨半天:“我这嗓子唱摇滚是不是太‘肉’了?”然后转头问那英:“姐,你觉得咋改?”台下所有人都笑了——在别人眼里是“歌神”,在他那儿不过是“琢磨音乐的人”。
有人说刘欢“不专业”,导师就该坐在那点评,干嘛亲自上手?可看看他这些年带的学员:张姝颖后来成了民歌手专场的主唱,那个被教英文歌的学员,现在开演唱会时总说“是刘老师教会我让歌词‘飞起来’”。原来真正的专业,从来不是端着架子摆谱,而是看到好苗子时眼睛里的光,是聊到音乐时忍不住往前探的身子,是忍不住“唱出来”的本能。
在娱乐圈这个讲究“人设”“包袱”的地方,刘欢偏偏活得像个“愣头青”。别人说“导师要矜持”,他却说“看到学生卡在半山腰,你让她凭空飞上去?”别人说“别抢学员风头”,他觉得“音乐的风头,谁值得给谁就给谁”。就像他自己常说的:“我是个唱歌的,不是个摆设。”
后来再回头看那些“自唱”的片段,哪有“抢活儿”,分明是个老音乐人看着喜欢的歌,忍不住想拉着别人一起听听它的好——这大概是中国好声音舞台上,最不“导师”,也最像音乐人的样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