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你记得中国好歌曲舞台上,刘欢抱着吉他的画面吗?那是“玩票”还是藏着半个音乐江湖的故事?

要说中国好歌曲这档节目,在乐迷心里的分量,大概能和初春的第一缕风媲美——不燥不烈,但足够让人心头一暖。而刘欢坐在导师席上,抱着吉他的样子,像极了老院子里的那把旧藤椅,看着不起眼,坐下去却踏实得让人心安。很多人奇怪:刘欢啊,钢琴不是他的“本命乐器”吗?顶着一脑袋艺术家的光环,干嘛总抱着把吉他?这玩意儿,到底是陪衬,还是他心里藏了半辈子的老伙计?

先问个扎心的:你真以为刘欢会“玩票”吗?这位从80年代唱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到今天,能用意大利语唱歌剧、用英语唱摇滚的音乐圈“活化石”,手里捏过的乐器比不少乐迷见过的都多。但你去看他在中国好歌曲里的表现——不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,而是抱着那把木吉他,身子微微前倾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琴颈,看着学员弹自己写的歌,眼里的光比舞台上的追灯还亮。

记得第二季有个叫“杭盖”的乐队,带着蒙语民歌式的摇滚上台,主唱刚开口两句,刘欢手里的吉他突然轻轻动了起来——不是弹奏,就是手指在弦上点了点,像跟着节奏打拍子,又像是在给主唱“搭把手”。那首歌的旋律很有张力,但编曲里用了很多马头琴和呼麦,学员自己心里也没底。刘欢突然开口:“你们这歌,要是前面加一段木吉他的分解和弦,会不会更‘落地’?”他说着,手里的吉他就响了起来,简单的几个和弦,像把草原的风揉进了音符里,学员的眼睛瞬间就亮了。

中国好歌曲刘欢吉他

后来他说:“吉他这东西,它不跟你抢‘大戏’,但它能把心里的根露出来。钢琴是好,是‘大屋顶’,能遮风挡雨;但吉他像扇小木窗,你往窗边一坐,就能听见风从哪儿来,歌往哪儿去。”

但你以为刘欢对吉他的偏爱,是中国好歌曲才有的“新习惯”?那可就太小看他这四十年的音乐江湖了。

翻翻他年轻时候的演出照片:1989年央视春晚,他抱着吉他唱千万次的问,那时候的吉他琴弦都有些旧了,指板上的磨痕比他的皱纹还深;给毛阿敏写思念,是深夜里抱着吉他在木地板上瞎哼,哼到琴弦的响声把邻居家的猫都惊醒;后来给电影作曲,给北京乐与路配最后的时刻,也是先在吉他上扒出旋律骨架,再慢慢添上弦乐和架子鼓。

他的学生,现在也是音乐圈中流砥柱的李健,有次采访里说:“刘欢老师跟我说过,作曲就像盖房子,钢琴能画出整个图纸,但吉他能摸到每一块砖的温度。他的很多好旋律,都是从吉他弦上‘溜’出来的。”李健还说,有次他们一起在排练室,刘欢突然放下谱子,抱起吉他弹起橄榄树,弹着弹就笑了:“你听,这和弦转得多妙,三毛心里装的那片沙漠,就这几下琴声,全给描出来了。”

回头再看中国好歌曲里的刘欢,为什么总抱着吉他?大概是因为他知道,这舞台上的每一个学员,怀里都揣着一把“还没成型的吉他”——歌是琴弦,梦是指板,他们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“评判”,而是一个能坐在旁边,用和弦搭把手的人。

有次一个民谣歌手上台,歌里写的是在大城市打工的孤独,唱着唱着声音就抖了。刘欢没说话,只是把吉他往怀里拢了拢,弹了段最简单的C大调分解和弦,像哄孩子似的,弹了半分钟。歌手停下来看他,他说:“接着唱,这和弦‘扛’得住你的情绪。”那歌手后来在采访里说:“刘欢老师那把吉他,比任何安慰的话都管用,它好像在说,‘别怕,你的歌有人懂’。”

说到底,刘欢抱着吉他,哪里是在“玩票”?他是在用最朴素的音乐语言,告诉台上的年轻人,也告诉屏幕前的我们:音乐这东西,从不需要那么多“花架子”。就像一把旧吉他,弦可能松了,漆可能掉了,但只要你真心想唱,随便拨一下,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。

所以现在你还觉得,刘欢和中国好歌曲里的吉他,只是“导师和道具”的关系吗?那分明是一个音乐人,用一生的热爱,在给每一个追梦的人,递上一把能“落地”的琴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