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“中国好刘欢”:当“好声音”的转椅为他停留,我们究竟在怀念音乐里的什么?

2012年的夏天,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舞台上,一个穿着深色T恤、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,坐在那把标志性的红色转椅上。他说话慢条斯理,偶尔冒出几句“这个嘛,我觉得还行”,却在学员开口的瞬间,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,拍着桌子喊“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声音”——这个人叫刘欢。

中国好 刘欢

那时候大家叫他“刘欢导师”,后来有人叫他“音乐教父”,再后来,当人们谈论起“中国好”三个字时,总会不自觉地把他的名字嵌进去:中国好刘欢。

好在哪里?是唱了30年的弯弯的月亮,还是当了四季导师却始终没改的较真劲?或者说,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我们怀念的究竟是怎样一个刘欢?

中国好 刘欢

一、从“校园歌手”到“国民歌王”:他的歌,是一代人的BGM

1959年,刘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爱打篮球、爱听黑胶片的男孩,后来会成为华语乐坛的“活化石”。

上世纪80年代末,北京大学的校园里,有个总抱着吉他弹唱的青年教师,学生们叫他“小刘老师”。他会在未名湖边唱少年壮志不言愁,也会在宿舍楼下为喜欢的女生弹弯弯的月亮。1987年,电视剧便衣警察热播,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火遍大江南北,那个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,第一次让全国记住了刘欢的名字。

后来的故事,很多人都知道了:北京人在纽约里的千万次的问,成了华人移民时代的集体记忆;好汉歌里“大河向东流哇”的豪迈,唱出了普通人的英雄气;从头再来的旋律,下岗潮中听了想哭,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听了想拼。

但刘欢的歌,从来不只是“流行”。他唱过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,用美声唱法诠释过古典的庄重;也和莫文蔚合唱过曾经的你,把摇滚的粗粝揉进温柔的旋律。他曾说:“音乐是时间的艺术,好的作品能活很久很久。”

事实也确是如此。如今30年过去,弯弯的月亮依然是婚礼上的BGM,好汉歌 KTV必点,连00后刷到短视频里的刘欢年轻时唱歌,都会评论“这爷爷唱得比我偶像还好听”。他的歌,不像流量明星的“速食作品”,更像陈年的酒,放在时间窖里,越品越有味道。

二、好声音的“真导师”:不迎合流量,只对音乐负责

2012年,刘欢接下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邀请,很多人不理解:“你什么荣誉没有?缺这点钱吗?”

后来观众才明白,他缺的从来不是钱,缺的是一个能让他“较真”的舞台。

那几年的选秀节目,导师们恨不得把“我是为你转身”挂在嘴边,刘欢却总在泼冷水:“你这音准有点飘啊”“技术很好,但情感没到位”。学员金志文唱为爱痴狂,他点评:“你唱得太满了,得给听众留点想象空间”;那英想让学员选她的战队,他直接说:“我觉得李维更适合细腻的表达,你去争没用,得听音乐的。”

最让人难忘的是第二季,学员李琦夺冠后,有人问他“觉得李琦能走多远”,刘欢慢悠悠地说:“他能走多远,得看他自己能不能守住‘真’,别被娱乐圈的浮华带偏了。”

后来李琦真的红了,广告、综艺、通告接到手软,有次采访他说:“刘欢老师当时说的‘浮华’,我现在才懂——当你忙着迎合所有人时,反而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唱歌。”

刘欢的“好”,不在于他能给学员多少资源,而在于他像个固执的老匠人,守着音乐的“真”。他不会因为学员哭就妥协,也不会因为观众想听热闹就降低标准。在他眼里,好声音的舞台不是造星的流水线,而是让“好音乐”发光的地方。

三、藏在“不完美”里的可爱:歌王也是普通人,有烟火气

现在媒体给刘欢贴的标签,多是“殿堂级”“国宝”,但真正认识他的人都知道,这位“歌王”可爱得很“接地气”。

他爱吃炸酱面,有次采访中途饿了,直接让助手去楼下买一碗,边吃边聊“音乐就得有烟火气”;他爱打篮球,50多岁时还和年轻人在球场上跑得满头大汗,输了球会像孩子一样跺脚;他主持节目时总爱掉书袋,从古典音乐聊到哲学,网友吐槽“刘老师今天又开成文学课了”,他却笑:“我就想让年轻人知道,音乐不只是爱情,还有更广阔的世界。”

去年有个采访,记者问:“您现在还会为没写完的歌失眠吗?”他摸了摸肚子,笑着说:“以前会的,现在老了,失眠多半是吃多了。”

就是这样一个“不完美”的刘欢,反而让人觉得真实。他不是高高在上的“音乐神”,而是一个会把音乐当命、却又不肯丢掉烟火气的普通人。就像他唱的从头再来里那样“心若在梦就在,天地之间还有真爱”,这个“真爱”,大概就是对音乐的赤子之心。

结语:“中国好刘欢”,好的从来不是标签,是那份“初心”

这些年,娱乐圈换了一茬又一茬的“小鲜肉”“顶流”,有人靠颜值上位,有人靠综艺刷脸,但刘欢始终在那里,像一棵老槐树,不动声色地扎根,却给路过的行人遮风挡雨。

我们叫他“中国好刘欢”,其实不是因为他唱了多少好歌,拿了多少奖,而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他用30年的坚持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好”,是不管外界如何变化,都守着初心不放;真正的“好”,是把音乐当成信仰,而不是换取名利的工具。

就像他在好声音上说的那样:“音乐的世界很大,容得下各种声音,但唯一容不下的,就是‘假’。”

或许,这就是我们怀念刘欢的原因——他让我们相信,好音乐永远不会过时,而坚守初心的人,永远值得被记住。

这样的刘欢,配得上“中国好”三个字,不是吗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