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的“草帽”梗火了?这个耗时30年的“时尚密码”,早该被看懂了!

你敢信吗?前几天刷到个歌迷留言,说第一次听好汉歌时,眼前浮现的不是电视里威风凛凛的宋江,反而是刘欢老师戴着一顶洗得发白的草帽,在黄河边吼“大河向东流”。这话一出,评论区炸了锅:“原来不止我一个人!?”“草帽刘欢”?这外号咋听着越品越对味儿?

要我说,这“草帽”哪是随便戴的?分明是刘欢老师用了三十年,给观众种下的一枚“人格化IP”。只不过这IP,藏得深,藏得真诚,藏得让所有听他歌的人都忍不住会心一笑。

先别急着笑,你真的见过“草帽刘欢”吗?

straw hat刘欢

可能有人会说:“刘欢?我没见过他戴草帽啊?”没错,你大概率在电视上、演唱会上见过他——西装革履,讲究得很。但你仔细品品他那些经典画面:早年在欢乐中国行唱千万次的问,手里攥着话筒,额角带汗,那随性松垮的衬衫领子,是不是跟乡野村夫赶集似的自在?后来上歌手穿风衣唱弯弯的月亮,开口闭口都是“咱们老百姓”,你能说那股子泥土气里,没有草帽的影子?

最绝的是2021年他参加天赐的声音,跟隔壁老杨(杨宗纬)合唱带着地球去流浪。两个人站台上,刘欢头发花白,双手插在裤兜里,脚跟着节奏轻轻点,嘴一咧,那股子“我乐意陪你唠嗑”的烟火气,活脱脱就像村里坐在大槐树下给大伙说书的刘叔。这时候你要是说他头上顶了顶草帽,估计都没人觉得突兀——那股子劲儿,早就刻在骨子里了。

“草帽”不是道具,是他骨子里的“反精致”

为啥说“草帽”是刘欢的“时尚密码”?因为这顶“草帽”,根本不是真草帽,而是他对“明星架子”的彻底放弃。

你想啊,90年代初的刘欢,啥地位?内地歌坛“一哥”,唱片卖断货,演唱会一票难求。那会儿多少明星端着、拿着,生怕“掉价”?他倒好,上节目能跟主持人抢话说,录专辑能抱着吉他就坐在地上,采访直言“我就是一爱唱歌的大老爷们儿”。有次记者问他“您作为歌坛前辈,会不会觉得现在的年轻歌手不够努力?”他想都没想就怼:“努力?我当年在音乐学院练琴,隔壁食堂的包子香味儿都能飘进来,那也得练啊!谁还没点事儿?”

这哪是“前辈”?活脱脱一个“性情中人”。就像咱们村里那个老支书,不爱穿西服,就爱戴顶草帽,说话直来直去,谁家有困难他第一个到。你说他“土”?不,你信吗?听过他唱亚洲雄风的气势,听过他唱从头再来的沧桑,你能从他歌声里听出“草帽”下的辽阔天地——那不是土,是“扎根”。

三十年“草帽”不换,换来的是啥?

你可能会问,都2024年了,早过了“草帽代表朴素”的年代,刘欢凭啥还吃这一套?凭的是,他的“草帽”从来没变过。

20年前,他给水浒传唱好汉歌,为了找到梁山好汉的“草莽气”,专门跑去山东农村听老乡唱民谣,嗓子唱哑了也不肯停。有人劝他“刘老师,您嗓子多金贵,别折腾了”,他摆摆手:“好汉是什么味儿?不是舞台上的炫技,是咱老百姓心里的那股子执劲儿。我不去体会,咋唱出那股味儿?”

10年前,他上中国好声音,别导师都抢着秀技巧,他就坐在椅子上,一句一句教学员“唱歌要讲故事”。有个选手唱回家,跑调了,他没批评,反而说:“你看,你唱‘我走在每天必须的分岔路’,眼神里有犹豫,这就是故事。音准可以练,情练不出来。”这话听着像不像戴草帽的老农教种地?“别急,慢慢来,土里有养分。”

三年前,他参加综艺声生不息,和年轻人合唱海阔天空。台下的00后观众举着灯牌喊“刘欢老师太酷了”,他笑着说:“酷啥呀?就是个喜欢唱歌的老头子。”可你知道不?节目录到凌晨,他比年轻人还精力旺盛,帮着改歌词、搭和声,别人休息时他还在角落里哼哼。这哪是“导师”?分明是带头冲锋的“老队长”,草帽往头上一扣,啥活儿都能干。

最后想说:现在懂“草帽刘欢”的人,为啥越来越多?

其实这些年,总有人问:“刘欢老师这么有名,怎么从来没见他‘立人设’?”你细品,他的“人设”不就是“草帽”吗——不装、不端、不矫情,像个邻家大哥,你开心时他能跟你吼好汉歌,你难过时他能陪你唱从头再来,他的歌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,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味道。

前段时间,有博主剪了个视频,把刘欢30年前的演唱会片段和现在放一起,发现他唱歌时习惯性摸下巴的小动作一点没变。底下有个评论戳中了无数人:“30年过去了,他还是他,草帽戴在头上是朴素,刻在歌里是真诚。”是啊,在这个人人争着“人设出道”的时代,刘欢用一顶“虚拟草帽”,告诉我们最朴素的道理:真正的魅力,从来不用刻意打造,你是什么样,唱出来的歌就是什么样。

所以下次再听到“草帽刘欢”这四个字,别光笑。你想想,那顶草帽下,是一个坚持了30年“唱老百姓的歌”的歌者,是个愿意为了角色下田地、为学员熬夜改“老头衫”的实在人。这样的刘欢,你说,谁能不爱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