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给我家娃找儿歌这事儿,我可真是实打实地折腾了一番。一开始也没啥头绪,就觉得,娃一天天长大,总得听点歌,磨磨耳朵,对?
一开始瞎忙活
最开始嘛我这当爹的肯定得上网搜搜攻略,看看大家都推荐嚯,那家伙,一搜出来,各种单子,什么“0-1岁必听”,“启蒙益智首选”,“经典永流传”……看得我头都大了。都说得头头是道,这个说要旋律简单,那个说要节奏感强,还有的说内容得有教育意义。
行,那就照着单子来呗。我先是整了些经典的,比如《小星星》、《两只老虎》这些,自己小时候也听过,感觉应该没问题。我就放给娃听,有时候还跟着唱两句。
结果?娃好像没啥特别反应,该玩啥玩有时候还一脸“你在弄啥玩意儿”的表情看着我。我就纳闷了,这不对,不是说经典好吗?不是说简单易懂吗?
然后我又换策略,找了些据说特别能“磨耳朵”的,节奏快一点的,或者是有很多重复词句的。想着这样总该能吸引他注意了。试了几天,效果也就那样,娃好像对我自己瞎哼哼的调子兴趣还更大点。
音乐520网站提供热门歌手/热门乐队/经典歌曲合集大全打包下载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经典歌曲合集下载专区
那段时间,我真是有点受挫,感觉自己瞎忙活,人家娃压根儿不买账。播放列表建了一堆,下载了一堆歌,结果都没咋派上用场。
后来咋整明白了
后来我琢磨过来了,可能是我太“刻意”了。老想着“教育意义”、“启蒙”,反而忽略了娃最直接的感受。
我就不那么按部就班了。我开始观察,娃在啥时候情绪比较对啥声音比较敏感。我发现:
- 他对我自己瞎编乱哼的调子反应更大。 没啥歌词,就是简单的“”、“咿咿呀呀”,配上点夸张的表情和动作,他反而咯咯笑。
- 跟生活场景结合紧的歌更容易接受。 比如洗澡的时候哼个玩水的调调,吃饭的时候念叨个食物的顺口溜,睡觉前唱点特别慢、特别柔的。这种时候他就不排斥,还挺享受。
- 重复!重复!重复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一首歌,哪怕再简单,也得反复出现。不是说一天放十遍那种轰炸,而是隔三差五地,在某个固定场景下唱或者播放,他慢慢就熟悉了,甚至会跟着咿咿呀呀。
- 节奏感确实重要,但不是越复杂越 反而是那种“哒哒哒”、“砰砰砰”的稳定节奏,更能吸引他。有时候我拍手打节拍,他都看得目不转睛。
想明白了这些,我就不钻牛角尖非得找什么“完美儿歌”了。我开始自己实践:
第一步, 我把自己手机里的歌单清理了一下,留下几首我自己听着也舒服、节奏简单的,主要是中文儿歌,因为想着以后学说话方便点。
第二步, 我不再是“放歌时间到”那样专门放歌,而是把歌融入到日常互动里。比如换尿布的时候哼个固定的调子,玩玩具的时候配个“小火车呜呜呜”的歌。
第三步, 多观察娃的反应。他要是对某首歌表现出一点点兴趣,哪怕只是扭头看一眼,或者手舞足蹈一下,我就抓住机会多重复几次。要是他明显没兴趣或者烦躁,立马停,换别的或者干脆不听了。
第四步, 我自己也得多唱。别管跑调不跑调,爹妈的声音对娃来说就是最好的音乐。我经常抱着他,一边走一边瞎哼哼,有时候就把那些经典儿歌的调子拿来自己填词,唱点眼前看到的东西。
的效果
这么捣鼓了一阵子,效果就好多了。娃现在听到几首熟悉的歌,会明显有反应,有时候还会跟着拍手或者晃脑袋。虽然离跟着唱还远,但起码是建立起联系了。
说白了, 找儿歌这事儿,没啥标准答案。网上的建议可以参考,但最终还是得看自家娃的反应。别太焦虑,也别太功利,就当是跟娃一起玩音乐,多试试,多观察,总能找到适合你们家的路子。
我现在就觉得,儿歌嘛得娃愿意听,能让他开心或者安静下来,这就够了。至于啥教育意义,那是后话,不着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