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问现在年轻人追星最在意什么,有人可能会说“颜值”,有人可能说“性格”,但要是问有没有那么一种艺人,你甚至说不出他们有什么“爆红”的瞬间,却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你觉得“啊,这人真好”——那刘畅和刘欢,大概能排进前两名。
你或许对“刘畅”这个名字有点陌生,但你一定在去有风的地方里为许红豆(刘亦菲饰)递过药的手指停留过,在漫长的季节里听到那个出租车司机大爷哼过评戏;你或许每天都刷到“刘欢”,但你可能早就忘了他在歌手里唱从前慢时鞠了多少次躬,只记得那首歌能让人在加班的深夜里突然静下来。
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,一个在屏幕前当“配角专业户”,一个在幕后当“国民歌手”,偏偏在2023年被网友硬生生凑到了一块儿:“凭什么刘畅演什么像什么?”“凭什么刘欢的歌能火三十年?”说到底,他们凭的,从来都不是什么“流量密码”,而是“演得像人,唱得到心”。
刘畅:演了十年配角,终于让观众记住他的“脸”
第一次注意到刘畅,是在欢乐颂里。他演“曲筱绡的哥哥”魏国,表面上是油头粉面的“富二代”,转头就能给安迪递上一句“别怕,有我”。当时很多人说:“这演员怎么看着这么眼熟?”后来才反应过来——哦,原来他在余罪里演过街头混混,在琅琊榜里演过禁军小将,甚至连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被审讯的“小官”,都是他。
有人说他“没运气”,演了那么多戏,硬是没当上一回男主角。可刘畅自己好像不在乎,有次采访记者问:“你接角色有标准吗?”他挠挠头:“就一条,得像‘活人’。”
这话听着简单,做起来可太难了。现在多少演员演小人物,要么是挤眉弄眼的“浮夸”,要么是面无表情的“摆烂”,可刘畅演去有风的地方里的“谢之遥”,能让观众从她递药的手指里看出“温柔”,从她看许红豆的眼神里看出“欣赏”——不是刻意的“温柔滤镜”,就是那种“我见过这世界的苦,所以想对你好一点”的实在。
拍漫长的季节那场“出租车听评戏”的戏,导演说“你就随便哼,不用太专业”,结果刘畅哼着哼着,眼泪自己就下来了。后来才知道,他小时候真的跟着爷爷奶奶听过评戏,“那些词早就刻在骨子里了”。有编剧说:“刘畅演戏,像不像咱们身边那个人?不高大上,但扎扎实实。”
是啊,咱们生活中哪那么多“主角”?多是像刘畅演的角色那样,有点小缺点,有点小善良,拼尽全力把日子过好的人。而刘畅,就把这些“普通人”演成了“可亲的人”。
刘欢:唱了三十年歌,他凭什么能“不翻车”?
如果说刘畅是“慢热型”演员,那刘欢就是“开挂型”歌手——从1987年唱少年壮志不言愁开始,这首歌火到了现在;好汉歌1998年出圈,现在短视频里还在用;连甄嬛传的主题曲凤凰于飞,十年过去了,多少歌手翻唱都没“原唱味儿”。
最让人佩服的,是刘欢的“不追风”。现在歌手都爱发单曲、上综艺,他倒好,一张专辑能磨三年,上综艺只挑歌手那种能“好好唱歌”的节目。有次记者问:“你不怕被新人比下去吗?”他笑了一下:“唱歌又不是比赛,比什么?”
那次在歌手唱从前慢,他穿着朴素的西装,连动作都懒得做,就站在那儿唱。可当他唱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”时,整个场子都静了。后来有人说:“刘欢唱歌,像讲故事,你能听出他的‘真’。”
确实如此。他唱弯弯的月亮,你能想起故乡的小河;他唱千万次告别,你能想起错过的人;就连唱法语歌玫瑰人生,你也能听出他对“自由”的向往。从来不用什么“高音炫技”,也不用“情话煽情”,就是那副被岁月磨过的嗓子,能把每个字都唱进你心里。
有人说刘欢“太随性”,连商演都不愿多接。可你看他给公益项目唱歌,比给演唱会还卖力;收徒弟教学生,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掏出来。这大概就是“真正的热爱”吧——不为名利,不为流量,就为把歌唱好,把这份喜欢传下去。
他们凭什么?凭“不凑合”三个字
说到底,刘畅和刘欢,就像是娱乐圈的“两面镜子”:一面照出了“配角也能发光”,另一面照出了“实力才是底气”。
现在这个时代,“流量”俩字被说得太多,多少新人刚冒头就急着“接代言、上综艺”,忘了自己本来该做什么;多少剧本写成了“爽文”,演员们挤破头去演“完美主角”,却忘了“真实”才是最动人的。可刘畅和刘欢,偏就“反其道而行之”。
刘畅接角色,会先问“这个人物心里在想什么”;刘欢录歌,会先琢磨“这句歌词该怎么打动人”。他们从不为了“红”而“妥协”,也不为了“讨好”而“改变”。就像刘畅说的:“角色是镜子,你对她真,她就对你真。”就像刘欢说的:“歌是唱给人听的,不是唱给数据看的。”
其实咱们喜欢他们,哪里是喜欢“明星”啊,喜欢的不过是“把事儿做好”的认真,是“不慌不忙”的踏实,是“不被潮流带着走”的清醒。在这个什么都讲“快”的年代,他们偏要走“慢路子”,可偏偏,这“慢”出来的东西,最能让人记住。
所以下次再看到刘畅在屏幕上“当配角”,不妨多停留两秒——你看,这个演小人物的男人,演得多好;再听到刘欢的歌,不妨把声音调大点——你听,这个唱老歌的男人,唱得多真。
毕竟,能让人记住的,从来都不是那些“昙花一现”的流量,而是那些“实实在在”的热爱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