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娱乐圈里“越活越有味道”的男艺人,刘欢绝对算一个。从千万次的问到好汉歌,他那两撇标志性的浓眉和自带BGM的嗓音,几代人都听了20多年。但最近,有网友突然扒出个“惊天大发现”:刘欢老师年轻时这圆脸、这眼神,怎么越看越像当年火遍全网的“杰哥”?
没记错的话,“杰哥”就是那个靠着魔性表情包走红的“云南混混”,顶着圆寸、眯着小眼,笑起来嘴角咧到耳根,配上“你马傲没有?”的台词,成了互联网时代的“表情包顶流”。而刘欢年轻时的照片,尤其是80年代刚出道时的黑白照,脸部线条圆润,眼睛不算大,凑近了看那股子“憨憨”劲儿,还真和“杰哥”有几分神似。
这对比图一出来,评论区直接笑疯了:“救命!我磕的CP竟是刘欢老师?”“以后听好汉歌总感觉杰哥要扛着刀从屏幕里出来”“老师,您当年是不是还兼职演过社会人?”但也有人纳闷:一个是殿堂级音乐人,一个是网络梗王,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,怎么会突然被拉到一块儿“撞脸”?
其实啊,娱乐圈里“撞脸梗”从来就不缺素材。早年有人说邓超像苏乞儿,有人说沈腾像加了像素的包子和,还有人把周星驰和年轻时的葛优放一起,非说“俩人同个模子刻的”。但这些“撞脸”之所以能火,从来不是因为单纯“像”,而是因为像得有反差——像得荒诞,像得让人忍不住想:“原来XX还有这一面啊!”
刘欢和“杰哥”的反差就太大了。一个是站在春晚舞台、用歌声撑起一代人记忆的音乐教授,西装革履,谈吐间全是文化人的儒雅;另一个是靠土味表情和“魔性台词”出圈的草根网红,穿着花衬衫,说话自带“社会”滤镜。一个代表艺术的高冷,一个代表网络的接地气,这两者被“圆脸”硬凑到一起,就像把古典乐和电子乐混搭,听着怪,但又莫名合理?
有网友说得挺对:“刘欢老师的‘像’,是骨相和气质的偶然重合,而‘杰哥’的‘像’,是网络时代对‘土帅’符号的极致放大。”说白了,刘欢的圆脸是天生的胶原蛋白,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“少年感”和“正气”;而“杰哥”的圆脸,是刻意夸张的“表演感”,是为了强化“混混”人设设计的“记忆点”。一个无心插柳,一个刻意为之,偏偏在“圆脸+眯眼”这个组合上撞了个满怀。
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为啥这么爱追“撞脸梗”?大概是因为,它总能打破我们对“人设”的固有想象吧。以前提起刘欢,只能想到“歌坛巨匠”;提起“杰哥”,只记得“你马傲没有”。但这一撞脸,突然发现:原来严肃艺术家也有“憨憨”的底色,土味网红也可能藏着和大师相似的“硬件”。这种“反差萌”就像是给单调的生活加了包辣条,刺激又好笑。
再深想一层,这种“撞脸”背后,其实是网络时代的解构精神。什么“艺术家光环”“网红标签”,在“像不像”这个问题面前,都得乖乖排队。说白了,大家乐见其成,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方式,拉近那些“高高在上”和“接地气”之间的距离——你看,连殿堂级的刘欢老师,也能和“杰哥”玩到一块儿,这世界哪那么多“必须端着”的时候?
当然,也有粉丝担心:“别拿老师开玩笑,万一不高兴呢?”但转念想想,刘欢老师是什么人?当年顶着“光头造型”唱歌,被人调侃“像弥勒佛”也乐呵呵;参加综艺,自嘲“体重”从不在怕。这位从不在乎“外貌评价”的音乐大家,估计看到“撞脸杰哥”的梗,最多挑挑眉来一句:“嘿,这事儿整得,还怪巧的呢!”
说到底,刘欢和“杰哥”的“撞脸”,不过是互联网给大伙儿开的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。它不关乎艺术高低,不网红红是非,只是恰好让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,因为一张脸,在某个瞬间“同频”了。咱们跟着乐呵乐呵,记住老师的好作品,也保留对网络梗的一丝趣味,这日子多舒坦?
所以啊,下次听好汉歌时,不妨脑补一下:如果刘欢老师突然来一句“杰哥标准笑”,你会不会比唱到“大河向东流”还激动?毕竟,在有趣的灵魂面前,谁还在乎“撞脸”这种小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