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辘轳·女人和井歌词里那个“拧巴”的女人,到底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窝子?

1990年的冬天,河北农村的土炕上,一个女人正对着井口发呆——辘轳在她手里吱呀呀转着,转得腰酸背痛,井里的水却永远打不完。远在北京的录音棚里,刘欢捏着刚写好的歌词,反复哼那句“辘轳转过多少年,井还是那个井,女人还是那个女人”,眼睛突然湿了。

一、没人想过,“井里捞日子”的歌能火遍全国

90年代初的乐坛,港台情歌正霸占着大街小巷,张学友的吻别还在磁带AB面反复翻转,毛宁的涛声依旧刚在春晚唱红。突然,一带着黄土味儿的歌从电视剧辘轳·女人和井里冒出来——没有华丽的编曲,刘欢的声音粗粝得像砂纸,却把“狗儿你不咬人,坏人他来敲门”唱得让人心里发颤。

刘欢辘轳女人和井歌词

当时剧组找刘欢唱主题曲,他听完剧本就拍板了:“这哪是唱井?是唱女人一辈子的憋屈。”后来写词人张黎(也是渴望的词作者)蹲在剧组食堂,看村里妇女边择菜边唠家常,突然记下“女人像井,越捞越深”的感慨,挥笔把“井台”“辘轳”“红袄”这些最土的词堆成了歌词。没想到,这首歌跟着电视剧一起火了:村里的大妈跟着哼,城里的白领偷偷抹眼泪,连胡同口修自行车的师傅都能哼两句“一飘一摇的岁月,一晃一晃的人生”。

二、“女人是井”不是贬低,是把拧巴活成了诗

很多人第一次听歌词,会觉得“女人像井”是骂人——井又深又黑,还总围着转。但你细品:井里的水能解渴,辘轳上的绳磨破了手,井台上却总晒着洗干净的红袄。刘欢在采访里说:“真正的女人,哪有那么顺溜?就像辘轳,转得慢了怕没水,转快了怕闪了腰,可日子还得这么拧巴着过。”

歌词里最扎心的不是“苦”,是“不甘心”。“女人是井,井养着一村人,可谁问过井里的水疼不疼?”这句词被无数中年女性奉为“圣经”。有个读者后来写信给剧组,说她妈听了这首歌,蹲在灶台边哭了半宿——她奶奶一辈子没出过村,白天挑水做饭,晚上纺线到天亮,临终前还说:“下辈子不当井里的女人了。”你看,真正的痛从不是声嘶力竭,是把一辈子的心事,都拧进了辘轳绳的每道纹里。

三、30年后再听,才发现刘欢早把“女性困境”唱透了

这些年总有人说“辘轳过时了”,毕竟现在的女人能读博、能当CEO,谁还守着井台啊?可你去抖音搜“辘轳·女人和井”,下面全是年轻女孩的评论:“听完这首歌,突然懂了为什么妈妈总说‘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’”“加班到凌晨,耳机循环这首歌,感觉辘轳轱辘转的是我的命”“是啊,井还是那个井,只是井边的女人换了一批又一批”。

刘欢早说过:“好歌不怕老,它写的从来不是某个时代,是人心。”是啊,井里的水或许换成了咖啡,辘轳或许换成了KPI,但那种“想逃又舍不得、想争又怕输”的拧巴,那种一边咬牙一边笑的人间况味,哪个女人没尝过?就像歌词最后那句“一飘一摇的岁月,一晃一晃的人生”——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活法?不过是把轱辳绳磨得更亮一点,让井里的水,多一点光。

如今再听这首歌,突然懂了:为什么刘欢唱得那么“狠”。他不是要写“苦难”,是要写“活着”——像井边的女人,把苦日子酿成酒,对着月亮也能抿一口。毕竟,辘轳吱呀转着,井里的水就不会干;人生摇摇晃晃,心里的火也不能灭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