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刘欢躺在椅子上唱的那首歌,到底藏着华语乐坛怎样的“不装”?

2018年的歌手舞台,灯光暗下来时,观众席还嗡嗡地议论着“今天刘欢老师会唱什么”。毕竟,前几期他开口就是凤凰于飞的大气磅礴,是从头再来的深情款款,大家早已习惯了那个站在舞台中央,用“国嗓”撑起整场演出的身影。

刘欢躺在椅子上唱的歌曲

可那天,他没有站。

灯光只打在他身上,一把深褐色的木质转椅,他就那么靠着椅背,左腿蜷起,右腿自然垂落,手里的话筒也没举得太高,就像在自己家里沙发上歇着时,随口哼起一段老调子。前奏响起时,台下有人小声嘀咕“这不是千万次的问吗?”——1990年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,30年前他唱过无数遍的歌,怎么今天“躺”着来了?

刘欢躺在椅子上唱的歌曲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刘欢敢这么“随意”?

说起来,这算不上什么“舞台设计”。后来他在访谈里提过,那天只是“有点累了”。但累了为什么不请示导演休息?他却笑着说:“唱了这么多年歌,早明白了——歌是唱给耳朵的,不是演给眼睛的。” 30年前,他唱千万次的问时,站在北京电视台的简易舞台上,西装革履,手心全是汗,生怕哪个音唱不稳,辜负了这部剧里“北京人在纽约”的漂泊与挣扎;30年后,他再唱这首歌,不用顾及服装是不是挺括,动作是不是标准,甚至连麦克风的位置都可以随便挪——因为那首歌里的情感,早已刻进了骨头里,站不站得直,反而没那么重要了。

刘欢躺在椅子上唱的歌曲

那天他唱到“我不能再想,我不能再想,我却总是想”,没刻意飙高音,反而像自言自语,尾音带着点沙哑,像极了深夜里独自喝酒时,想起旧事的哽咽。台下导演组急得打手势,想让他“再精神点”,他却摆摆手,继续唱自己的。后来很多观众说:“那天突然懂了,为什么他叫‘刘欢’——别人唱歌是在‘表演’,他唱歌是在‘分享’,把自己的骨头缝里掏出来的东西,一点点给你看。”

现在的娱乐圈,太怕“不完美”了。

歌手得练肌肉,在舞台上翻腾跳跃,生怕镜头没拍到自己的腹肌;演员得磨皮,连眼角的皱纹都不能有,否则就被骂“显老”;就连主持人,都得背到滚瓜烂熟的稿子,生怕一个“嗯”“啊”就掉下热搜。可刘欢偏不。他胖过,瘦过,健康过,也生病过,站在舞台上时,他从没把自己当“偶像”,只当“唱歌的人”。

记得他2008年奥运会唱 You and Me时,腿已经因为肥胖有些不便,但还是坚持站着,用声音撑住了那个属于全世界的夜晚;后来得了脂肪肝,他减重100斤,从220斤瘦到120斤,有人问他“是不是为了形象”,他说:“是为了能多活几年,多唱几首好歌。” 从不关心自己“会不会显得不够努力”,只在乎“歌有没有唱到心里去”。

那天千万次的问结束后,他站起来,向观众鞠躬,椅背在灯光下晃了晃,像个老朋友的告别。后来网上有人说“刘欢老师太随意了”,可更多人转发视频时配的文字:“这才是真正的‘实力派’——不用靠‘装’来证明自己,因为你唱的每一个字,都带着时光的分量。”

其实你看,娱乐圈最缺的从来不是“完美”的人,而是“敢不装”的人。刘欢躺在椅子上唱歌,不是摆烂,是把音乐从“表演的枷锁”里解放出来,让它变回最本来的样子: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,“你看,这才是我心里想唱的歌”。

所以下次再有人说“刘欢怎么不精神点”,你可以反问他:“如果连唱歌都得‘装’,那我们听的,究竟是音乐,还是一场华丽的表演?”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