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从素人到“微博顶流密码”,刘欢迎的账号藏着什么娱乐圈真意?

如果说微博是明星与公众对话的“会客厅”,那刘欢迎的账号大概算是娱乐圈里最不“端着”的那个——没有精致的摆拍,没有刻意的热搜,反倒像个常刷手机的朋友,随手发点剧组趣事、生活碎碎念,甚至自嘲“表情包大户”。可奇怪的是,这样的账号,偏偏能在流量为王的圈子里杀出一条路,粉丝数破千万不说,每条动态下都能堆出几千条“等更”“姐姐今天也辛苦啦”。

刘欢迎微博

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
没有“人设感”,只有“生活气”:微博是日记不是简历

刘欢迎微博

翻刘欢迎的微博主页,你会发现个有意思的事:她的置顶不是新剧宣传,也不是品牌合作,而是条三年前的日常——“剧组杀青,化妆师姐姐送的草莓好甜,打包带走当宵夜”。配图是张略模糊的自拍,手里攥着个塑料袋,草莓挤在一起,脸上还粘了点粉底液。

“这哪是明星啊,跟我下班抢水果摊的样子差不多。”这是那条微博下的一条热评。类似的场景在她的账号里比比皆是:拍武戏时淤青的膝盖配文“导演说这是‘荣誉勋章’”,但下一秒就吐槽“但还是希望明天能正常走路”;赶早航班发张素颜照,滤镜都没开,配文“黑眼圈能养鱼,但见你们值了”。

在“人设崩塌”成了娱乐圈高频词的当下,刘欢迎反其道而行之:干脆不要“人设”。不谈“努力”“敬业”这些宏大词汇,只把真实的感受扔出来——累了就喊累,开心就笑出声,甚至会把粉丝拍的“黑照”po出来,配文“你们是懂捕捉丑态的”。这种“不装”,反而让她收获了“娱乐圈真性情人”的标签。

不只“对粉丝说话”,更和“普通人共情”

去年刘欢迎主演一部年代剧,她有条微博火了:不是宣传剧情,而是发了张道具老照片,配文“奶奶说,她年轻时穿过这样的帆布鞋,走二十里地去镇上赶集”。底下评论区瞬间炸了,有人说“我奶奶也有双这样的鞋”,有人说“突然理解了那个年代人的不容易”。

后来采访她,她说:“微博又不是广告牌,为什么要总想着‘传递信息’?我觉得它更像个‘故事会’,你想听什么,我想讲什么,我们凑一起就挺好。”她的微博里,很少出现“请大家多多支持我的新剧”这种硬广,反倒常发些“与剧无关”的事:看到路边的猫蹲在咖啡店门口讨食,会拍下来问“各位铲屎官,这小可怜该喂点啥”;刷到网友说“工作压力大,躲在车里哭了半小时”,会评论“我也是,但后来买了包辣条,就开心了”。

这种“共情式互动”,让她跳出了“明星发福利”的固定模式。粉丝在她这里,不止是“被关注的人”,更是“被看见的人”。有粉丝说:“别的大咖微博是‘任务’,刘欢迎的微博是‘放松’,就像跟朋友唠嗑,不用想什么词儿,随意就行。”

流量之外,她用微博记住了“为什么出发”

刘欢迎的微博里,藏着个“时间胶囊”。2019年她刚走红时,有条微博写:“今天接到妈妈电话,说老家邻居在看我的剧,全村都跑到小卖部守着电视——突然觉得,原来那些熬夜拍戏的日子,真的有人在乎。”后来她火了,没发过“庆祝粉丝破千万”的盛况,反倒翻出这条旧文评论:“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快乐好简单,其实就是怕‘没人看’。”

这两年,她开始在微博上做“素人故事征集”:每月挑3个粉丝来信,拍成vlog分享——有的是外卖小哥兼职写诗,有的是独居老人每天给流浪猫喂饭,有的是普通学生攒钱学画画。她说:“娱乐圈太容易让人围着‘流量’转了,但微博提醒我,我最初想当演员,就是因为想成为‘讲故事的人’,而这些普通人的故事,才是最有温度的。”

前几天,她发了一条微博,只有一张图:窗台上的多肉盆栽,歪歪扭扭地长出新芽,配文“2023年,我收到了好多‘小确幸’,好像跟刚出道时想的不太一样,但好像又更对路了。”底下有人问“姐姐明年有什么计划啊?”,她回了句“慢慢来,先把微博这个‘小本本’写下去。”

忽然就明白,为什么刘欢迎的微博能一直“热”——它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,也不是精心的商业作品,而是一个鲜活的人,在认真地记录生活、回应世界。在这个“人设速食”的时代,她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:真正的流量,从来不是刻意得来的,而是当你愿意把真实的自己捧出来时,自然会有人愿意接住。

或许,这就是刘欢迎微博里藏着的“娱乐圈真意”:比起成为“完美偶像”,不如做个“真实的人”——毕竟,谁会讨厌一个愿意跟你分享草莓、心疼你黑眼圈的“朋友”呢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