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热门歌手 正文

三十年后,谁还在刘欢的车载碟片里掉眼泪?

1998年的夏夜,北京西三环的路灯刚亮,刚下班的司机老王把捷达车停在路边,从手套箱摸出张磨了边的CD——塑料封皮上,刘欢穿着件深色夹克,眼睛眯着,像在笑,又像在盯着你。塞进CD机,转动的咔嗒声刚停,好汉歌前奏一响,他跟着吼一句“大河向东流啊”,副驾上打盹的同事猛地惊醒:“哎哟,这调门儿,咱俩嗓子眼儿要冒烟儿了!”

刘欢车载碟片

那年头,车载CD机不是标配,是“体面人”的勋章。谁车里没几张碟?Beyond的海阔天空、张学友的吻别,但若论“碟片被翻得最旧、歌词被改得最跑调、车开到半路突然唱不下去还得重新读碟的”,十有八九是刘欢的。

你车里那张刘欢的碟,听过多少遍“磨不平”?

刘欢车载碟片

90年代的华语乐坛,像座热闹的院子,各路歌手挤在里面,有人穿西装唱情歌,有人扎辫子唱摇滚,而刘欢,总穿着件挺括的衬衫,站在院子里最亮的地方,嗓门儿亮得能震落树叶儿。他的歌,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好汉歌里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,吼的是江湖快意;千万次的问里“千万里,我追寻着你”,问的是人生坚守;就连重头再来,一句“心若在,梦就在”,唱得像冬天里碗热汤,从嗓子眼儿暖到脚底板。

那时候的车载碟片,哪像现在手机里随便切?得一张张买,一张张攒。刘欢的碟贵,正版CD要三四十块,抵得上普通工人两天的饭钱,可架不住“耐听”。老王记得,他那张刘欢作品集跟了他十年,从捷达换到帕萨特,CD机读碟不顺畅时,他得用棉签蘸着酒精擦碟面——“擦完就能放,就是第一句好汉歌开头总卡‘啊’的一声,后来我们学聪明了,提前 ready,一响就跟着吼,比原唱还大声。”

刘欢车载碟片

为什么刘欢的歌,成了那个年代的“车载BGM”?

现在的短视频里,BGM都是三秒抓耳,可刘欢的歌,前奏能悠扬半分钟,你等不及?等下去的,是那时候的“慢时光”。

开车在路上,甭管是拉货的师傅、通勤的白领,还是开小生意的老板,一放刘欢,开车都像加了戏。开货车的李师傅说:“我跑长途,半夜过秦岭,周围漆黑一片,就车灯照着路,放弯弯的月亮,‘遥远的夜空,有一个弯弯的月亮’,那感觉,月亮好像就挂在我车窗上,再累都不困了。”

更绝的是,刘欢的歌“老少通吃”。我爸那辈人,觉得刘欢的歌“有劲儿”“正”;我这一代,KTV必点从头再来,跑调跑得理直气壮;连我妈都会哼一句“大河向东流”——刘欢的歌,从来不是“粉丝专属”,是刻在那个年代骨子里的“公共记忆”。

三十年后,谁还在“倒带”听刘欢?

现在车里有SD卡、蓝牙连接,想听什么歌,语音一喊就有。可老王现在开车,偶尔还是会翻出那张磨花的CD。“不是怀旧,是那些歌,‘砰’一下响起来,就能把你拽回当年。”他说,去年他儿子结婚,婚礼上放了好汉歌,一屋子人跟着拍手,80岁的老爷子红着眼眶:“你爸当年开车,天天放这个。”

是啊,时代变了,听歌的方式变了,可刘欢的歌里的那股“劲儿”——对生活的热爱,对理想的较真,对命运的坦然——好像从来没变过。就像他当年在中国好声音里说:“唱歌,得把人唱‘活’了。”他做到了。

下次开车路过老街,不妨试着把手机扔一边,找一张刘欢的CD放进去。别急着切歌,听听前奏,听听那句“好汉啊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——你会发现,有些声音,真的能陪你走过一辈子。

你多久没听过刘欢的车载碟片了?现在放进去,第一首,你想听哪首?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